张磊战争题材小说自选集
张磊164031
简介:本书是张磊创作的战争题材的中篇小说集。《永不磨灭的番号》是最近播映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的原著版,描写八路军某部独立团浴血抗击日寇的感人故事;《我的袍泽兄弟》描写中国远征军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血战缅北、收复腾冲的故事;《铁原以北》描写一支大炮修复小分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悲壮故事;《勇敢者的名字》通过一名记者在对某张抗战中一次战役照片的追踪采访描写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老丁》通过诙谐轻松的叙述勾勒了一位八路军指挥员老丁的生动形象;《十三条好汉》写的是十名八路军战士与一名交通员,会同两位国民党军人,一起突袭日军据点,解救两位首长而壮烈牺牲的故事。
冰封的金达莱
尹琦128897
简介:涛涛的鸭绿江奔流不息着,历史的印记也随着岁月的长河不断地在翻滚,在奔腾……因为在那里,曾经洒下了无数中国军人的鲜血、青春、爱情……
关键字:战役 会战 战争 抗美援朝沈明
怒江之战1
南派三叔 乾坤156923
简介:六十年前,十万中国远征军溃败怒江,五万英灵长存边缅,胡康河谷尸首如山,那片土著口中的魔鬼居住地无人再敢接近。然而不久后,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明明是没有生灵的丛林,为什么英国驻印空军的飞机盘亘不去屡屡轰炸,他们想消灭什么东西?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份绝密指令下达新三十八师,几个能人异士被选调组成特别分队,不容打探、不容质疑、绝对服从,潜入野人山执行不知终点的任务。 他们要去寻找什么?那片看似平常的丛林为什么如同拥有生命一般,诱惑着他们,吞噬着他们,捕猎着他们?杀机四伏的征途,绝对机密的行动,沿途似曾相识的痕迹,一切到底暗藏什么蹊跷? 行动越接近尾声,真相越令人震惊!
本·拉登传:他如何训练亲生儿子当人体炸弹?
纳伊瓦·拉登 奥玛·拉登 简·萨森58619
简介:拉登首任妻子纳伊瓦·本·拉登与儿子奥玛为读者讲述他们在本·拉登身边的时光。 纳伊瓦16岁时就嫁给了时年17岁表兄拉登,而奥玛则陪同拉登度过了6年的流亡生涯,他们见证了拉登如何从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的过程。虽然本·拉登在妻子和儿子面前隐藏了自己政治、军事和宗教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但是纳伊瓦和奥玛仍然作为最亲近拉登的人向读者揭示了作为恐怖之王的拉登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他如何训练自己的亲生儿子充当人体炸弹?在阿富汗荒凉的群山当中,拉登是如何建立起庞大的恐怖训练营的?9.11事件发生的前一周,拉登的家庭中发生了什么?
攻打美国
[美]迈克尔.J.库马托斯等169221
简介:主要作者都曾接触美国太空战核心机密,以美国军方指挥的多次太空战演习为蓝本,创作了这部军事预言小说。 跟常规战不同的是,这场攻打美国的战争几乎没有任何预兆就开始了,敌对各方势力一开始就攻击了美国的卫星,使美国的高科技防御处于失灵状态,美国一下就陷入危机之中,人们的生活也变得混乱,反而是老旧的通讯器材发挥了作用,让美国没有完全瘫痪。美国军方迅速针对卫星失事展开反击战,摧毁了敌对势力的核攻势,但美国本土随时可能遭到破坏性的打击……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日本资料中揭秘抗战史实
萨苏66409
简介:通过日方史料和中方记载互证,或重现,或填补了不少中国军民抗敌卫国的珍贵历史事迹。萨苏所使用的日方资料,大多是专业研究者忽视、或者关注不到的尘封在日本资料馆、旧书肆,以及私人手里的老兵回忆、战时报道、未刊稿件等资料。这部分资料大多是日本侵华人员对自己参与的军事活动的回忆,虽然立场不同,但真实性高,细节准确。而中方记载,因多为防御战和溃败,资料极其匮乏,尤其是日方损失和战斗细节,不是编造就是阙如,日方资料正可丰富这方面的记载。
关键字:战役 会战 战争 抗战日军
盖棺真相:郭跃珠是土匪还是抗日英雄
张育新13285
简介:古城人士郭跃珠,1932年被财主的护院炮手枪杀,盖棺定论为大土匪,写入县志。60年后的偶然机会,古城籍文史学者陆鸣,在国民党政府的旧档中,发现郭跃珠是一位毁家纾难的抗日志士,建议古城县政府重新调查,还历史真相。“我”与陆鸣是同学,牵扯到追寻真相的活动当中。随着寻找真相活动的深入,各种版本的真相、各种身份的人物,不期然进入作品当中。历史与现实相互牵扯,相互印证,相互脱离,印证了这样一个主旨:人们眼中的历史,其实是历史事实的影子,每个人的眼里历史并不相同。
日本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说日本
戴季陶17302
简介:本书初版于1928年,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重要参考著作。作者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并有长期居留日本的经验及与日本各阶层的广泛深入关系,是一个真正的“日本通”。不少人认为,本书对日本的认识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因为它不仅能说明日本的一切现象,而且能揭开构成一切现象的深层动因。即使在成书80多年后的今天,该书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国情、民族性格及风俗习惯仍有一定的帮助,堪称国人研究日本第一书。本书并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兆忠、台北中研院研究员黄福庆携手导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今人对戴季陶及其作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