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日记:山西王掌权38载
阎锡山33447
简介: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军政之余,勤于著述,这本1931—1950年间的日记,多由阎本人于每日晨起洗漱时口述、秘书笔录而成。阎锡山说:“记事是为自己留痕迹,记理是对人类作贡献,我不愿为自己留痕迹,愿对人类有所贡献。”他的日记多为做人、处事、为学、为教、为政的心得感想。阎锡山曾经商、习武、留洋,而一生服膺儒学,日记中精辟格言处处可见,洵为一代“山西王”的嘉言录。
国民党炮兵纪实:王牌打遍天下
华宸208256
简介:记述了国民党炮兵部队征战和兴衰历程,以其参加的历次重大战役为主线,撕开我们们对战争惯常的想象,以鲜为人知的史实展现人类战争史上最宏大的战争搏杀和残酷的场面!全景解密20世纪这支中国炮兵部队的命运变迁。较为详细地叙述了蒋介石和蔡忠笏、陈诚、罗卓英、邵百昌、彭孟缉、王观洲、刘华伦、庄国华等炮兵将领的人生传奇。公允、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国民党炮兵被岁月遗忘的沧桑辉煌,尤其是抗日战争中炮兵将士为抗击侵略者而浴血奋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他们远征缅甸时,英国远东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元帅由衷地说:“中国炮兵一门榴弹炮顶得上英军一个精锐团.绝对的王牌。”
日本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说日本
戴季陶17302
简介:本书初版于1928年,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重要参考著作。作者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并有长期居留日本的经验及与日本各阶层的广泛深入关系,是一个真正的“日本通”。不少人认为,本书对日本的认识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因为它不仅能说明日本的一切现象,而且能揭开构成一切现象的深层动因。即使在成书80多年后的今天,该书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国情、民族性格及风俗习惯仍有一定的帮助,堪称国人研究日本第一书。本书并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兆忠、台北中研院研究员黄福庆携手导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今人对戴季陶及其作品的了解。
我的少年特种生涯
草原狼11630
简介:刚上初中的冉阳和她的哥哥一起去参加了少年军校的选拔,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他们成为一名少年侦察兵。过了一年,他们有参加了飞豹少年特种兵的选拔,成为一名少年特种兵。历经战火的洗礼,经历了种种困难,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愈来愈喜欢这支军队,可是冉阳的身世却悄然地发生了改变······
关键字:战役 会战 战争 少年 特种兵
西路军·生死档案
冯亚光151665
简介:这是一部用鲜血与生命记录下来的真实档案。红军西路军经历了空前绝后的艰苦鏖战而最终惨烈失败。两万一千余名将士,在敌人的大肆暴虐下,仅有少部分生还延安。本书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西路军失败以后的方方面面,以及红军老战士悲壮的命运和坎坷的奋斗。
关键字:战役 会战 战争 红军延安
怒江之战1
南派三叔 乾坤156923
简介:六十年前,十万中国远征军溃败怒江,五万英灵长存边缅,胡康河谷尸首如山,那片土著口中的魔鬼居住地无人再敢接近。然而不久后,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明明是没有生灵的丛林,为什么英国驻印空军的飞机盘亘不去屡屡轰炸,他们想消灭什么东西?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份绝密指令下达新三十八师,几个能人异士被选调组成特别分队,不容打探、不容质疑、绝对服从,潜入野人山执行不知终点的任务。 他们要去寻找什么?那片看似平常的丛林为什么如同拥有生命一般,诱惑着他们,吞噬着他们,捕猎着他们?杀机四伏的征途,绝对机密的行动,沿途似曾相识的痕迹,一切到底暗藏什么蹊跷? 行动越接近尾声,真相越令人震惊!
中国地:李幼斌“亮剑”
赵冬苓 长缨351144
简介:热播电视剧同名小说。 1931年9月18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段铁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眼看东北不保国难当头,国民党政府却向东北军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急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逃亡军队途经朝阳县清风岭,不想遭遇到以赵老嘎为首的村民的堵截…一面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军队,一面是步步紧逼、志在亡我的日本侵略军,赵老嘎毅然武装起自己的家人及全村村民,誓死坚守脚下的这片中国地,这一坚守便长达14年之久 这是一个真实的抗日传奇故事。一群可歌可泣的平民英雄,在赵老嘎,一个年届不惑的东北汉的带领下,在完全无外援的环境下,自力更生,于绝地之中反击,牢牢守卫自己的家园。
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纪实
徐平27109
简介:本书首次全面完整介绍了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历史,权威记录和解读有关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历史。作者系国内著名军衔制专家,长期从事中外军衔制的研究工作,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本书的写作。书中附有大量历史图片、55式军衔和88式军衔的彩色图示以及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大事年表。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适合专业人员和军事爱好者阅读。
关键字:战役 会战 战争 军衔解放新中国
盖棺真相:郭跃珠是土匪还是抗日英雄
张育新13285
简介:古城人士郭跃珠,1932年被财主的护院炮手枪杀,盖棺定论为大土匪,写入县志。60年后的偶然机会,古城籍文史学者陆鸣,在国民党政府的旧档中,发现郭跃珠是一位毁家纾难的抗日志士,建议古城县政府重新调查,还历史真相。“我”与陆鸣是同学,牵扯到追寻真相的活动当中。随着寻找真相活动的深入,各种版本的真相、各种身份的人物,不期然进入作品当中。历史与现实相互牵扯,相互印证,相互脱离,印证了这样一个主旨:人们眼中的历史,其实是历史事实的影子,每个人的眼里历史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