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3
陈恭澍30400
简介:1941年,作者本人陈恭澍在执行任务中被日伪捕获,军统“上海区”也被破坏殆尽的详细过程。以及陈恭澍本人面领着巨大的危险,如何在“76”号魔窟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如何逃脱汪精卫来势汹汹的报复;如何在汪伪、日军之间周旋并获取主动权;抗日战争结束,戴笠的一纸电文,又将九死一生的陈恭澍打入了深渊,而他又将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争锋:金矿上武警和黑帮的较量
枪火之火28614
简介:某特警大队,宋锋、凌威、周中明三个特种兵都想超过对方,一路较量前行,战友之间的交锋,使他们经受各种磨练,具备了特种兵更全面的素质。 98年末,为摧毁南远市最大的黑社会组织“护金帮”,宋锋秘密打入敌人内部,凌威、周中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护金帮”实施围剿,兄弟之间交锋,谁是最彪悍的特种兵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档案全纪录 中
王晓华 戚厚杰27168
简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抗击.演变成中日两国间旷日持久的民族战争、自1868年明治维新起,日本就处心积虑,亡我中华。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中国仍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很清楚自己的力量与实力,在日军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面前,中国的态度是“和平未到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一味地屈辱地妥协与退让,并不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与安宁、日本的贪得无厌与得陇望蜀,打破了中国忍让的底线?为了保持民族的生命、国家的尊严、人类的正义,以及每一个国民的人格,就只好与日寇拼命了。”
战争记忆:抗日和解放战场串联
张正隆27134
简介:主人公赵兴元,参加过抗战、解放战、抗美援朝战,被授予“文武双全的全面英雄”荣誉称号。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受毛主席接见,并作为战斗英雄代表出访前苏联。以赵兴元战争记忆为主线,将鲁中地区到南下江南的抗日和解放战场串联,重点描写三打孟家村、攻取配水池、海南岛战役
关键字:军事 抗日 历史 战争张正隆
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纪实
徐平27109
简介:本书首次全面完整介绍了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历史,权威记录和解读有关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历史背景和曲折经历,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历史。作者系国内著名军衔制专家,长期从事中外军衔制的研究工作,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本书的写作。书中附有大量历史图片、55式军衔和88式军衔的彩色图示以及新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大事年表。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适合专业人员和军事爱好者阅读。
关键字:战役 会战 战争 军衔解放新中国
淞沪大会战1937
徐志耕22737
简介:本书以中日上海战场为主线,以国际外交斗争为背景,展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万众一心的凛然正气,描写了从统帅部的高级将领到各界民众的抗日救亡活动。一触即发的虹桥事件,寸土必争的“血肉磨坊”,姚子青营宝山悲歌,八百壮士威名四行;大场撤退,杨行喋血,闸北大火,直至孤岛沦陷。既有枪林弹雨的浴血厮拼,又有秘密战线的除奸暗杀;还有赤胆忠心的悲壮英烈和名扬四海的慷慨义举。 作者采访当年官兵,踏看战场地形,查阅原始档案,以翔实的史料和文学笔法,全景式地再现了1937年8月13日开始历时3个月的上海战场的烽火硝烟,气势恢宏,场面雄奇,为历史留下了一部关于淞沪抗战的真实记录。
帝国骑士:二战时期德国最高战功勋章获得者全传
汪冰22272
简介:最年轻的海军上校身份出任海军学院指挥官的吕特;被誉为“世界喷气式战斗机作战先驱”的超级王牌诺沃特尼;有着“独一无二的装甲兵”之誉的第7装甲师师长;被西方的对手誉为“世界战争史上最伟大的飞行员”,“终极战神”鲁德尔;被赞为“小规模装甲战大师”、“传奇中的传奇”的施特拉赫维茨;被后人称为“与意识形态根本无涉、完全非政治化的纯粹军官”,战术运用中机动灵活的武装党卫军名将吉勒;纳粹元首口中的“最好的三名将军之一”,普通官兵眼中的“战场大拿”,后世史家笔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出色的德国将军”、“西西里岛交战各方中最优秀的将军”,坠机丧生后由希特勒亲自主持国葬的独臂上将胡贝。
关键字:骑士荣誉战争
中年残暴
老象21661
简介:孙健与李露、陆宽与孟西娟,本是两对夫妻,因陆宽与李露间有了私情而导致两个家庭分崩离析。离婚之后,陆宽与李露虽如愿结合在了一起,却不再有当初偷欢时的刺激与和谐。倒是孙健与孟西娟在后来的诸多交往中,愈加发现彼此非常适合对方,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每每在中年人生的诸多激荡与离合中擦肩而过。伴着他们的唏嘘故事,本世纪最初十年的社会风情画卷也同时展开。官场、职场、商场、情场中的种种潜规则,每每以清晰锐利的方式呈现出来,令人产生触目惊心之感。而人到中年,游戏在这些无奈的生存规则或激情诱惑里,灵魂与肉体的双重放纵,远远比一桩情感出轨伤害更大。情与欲,罪与罚,当代中年人生活背后所蕴含的真实,绝对赤裸,也绝对残暴
中南海政坛人物春秋史
顾保孜21638
简介: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和他的祖国走过了漫长且短暂的60年。这期间人们经历了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岁月——1957年的“反右”、1958年的“大跃进”、1960年的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援助停止、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风云等重大政治事件和历史运动。在十年动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兴风作浪,进行了大量的篡党夺权活动,是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损失。许多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与这场错误运动作了奋力抗争,他们坚信真理,永不屈服。刘少奇在最后一刻始终坚信自己永远是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同志历经磨难,几上几下;周恩来同志一面呕心沥血,一面与反革命集团坚决斗争。
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
蒋鸿熙21512
简介:本书上半部分为抗战史研究知名学者王选引用攻略衡阳的日军11军各部队战史、军人亲历回忆、军人撰写的战史中的记载,以及日本大本营高级将校的有关著述内容,从日方角度对1944年衡阳会战战场、衡阳保卫战中国守军第10军“47天”战事作了些介绍和梳理,包括一些外围中国援军的情况;下半部分收入的《血泪忆衡阳》是衡阳中国守军第10军预备10师军官蒋鸿熙(1915~1989,江苏宿迁人,黄埔军校第15期)的回忆录,手稿于1946年即已完成,“为得要纪念我的长官、同事,尤其我那些忠贞的勇敢的子弟般使我永远不能忘怀的部下”。
扛龙旗的美国大兵
艾米利.考尼比斯20822
简介:本书作者阿尔弗雷德。艾米利。考尼比斯是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历史教授。他获得美国第十五步兵团在华出版的全部《哨兵报》,以此为基础做了大量调查,写出了本书。本书不是一般的历史性著作,它更多的像随笔。每个章节似有相应的主题,但又不是那种很严格的限定,甚至有点意识流的味道。全书风格活泼,语言生动。对于那段历史从一个侧面进行阐述。读者可以从中国近代历史的角度来阅读,也可以从中美关系史的角度来阅读。第十五步兵团中的一些军官后来都成了中美关系史中的重要人物,如马歇尔、史迪威、魏德迈。在中国的经历帮助他们成为“知华派”,在后来的中美关系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这些美国人居然都出自第十五团。
利比亚大撤离:利比亚局势危急
本书编委会19500
简介:2011年2月16日,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事发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立即采取派船、派飞机等措施展开撤离行动。自2月22日开始,中国政府分批组织我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在利比亚人员安全有序撤离。 此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情况复杂,规模空前,挑战史无前例,创造了“七个第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
吴昆财17759
简介: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
日本论: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说日本
戴季陶17302
简介:本书初版于1928年,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重要参考著作。作者戴季陶早年留学日本,并有长期居留日本的经验及与日本各阶层的广泛深入关系,是一个真正的“日本通”。不少人认为,本书对日本的认识深刻程度远在《菊与刀》之上。因为它不仅能说明日本的一切现象,而且能揭开构成一切现象的深层动因。即使在成书80多年后的今天,该书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国情、民族性格及风俗习惯仍有一定的帮助,堪称国人研究日本第一书。本书并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兆忠、台北中研院研究员黄福庆携手导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今人对戴季陶及其作品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