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教,父母不讲,但你一定会用到的社会常识
胡锋7948
简介:本书旨在为20几岁即将踏入社会或者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提供一剂处世良方、一个智慧锦囊,遴选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社会常识。 本书内容涉及与人相处、识人、社交心理学、人脉、办事、送礼、宴请等方面,针对社会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各种情景、事件、场合,深入解析人的微妙心理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各式潜规则、古往今来的老经验。教会20几岁的年轻人懂得怎样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快速识别对方,怎样办事送礼最高明,如何沟通最有效,怎样得体穿衣,如何优雅地进行自我介绍,怎样的礼仪让你最有魅力,如何筹划成功的商务宴请,如何防范各种场合中的骗术等等。
大国兴衰
黄树东8849
简介:您在本书中看到的,不是臆测、不是推理、不是概念,而是真实的历史和现实: ——美国在与英国的霸主角逐中曾遭遇自由贸易的切肤之痛; ——它痛定思痛,决心转型,却遇到意想不到的阻碍; ——它依靠高昂的民族主义和长期的保护主义实现了成功的经济转型 ——它成为霸主后发现曾经伤害自己的“自由贸易”对此时的自己而言是一把锋利的矛。 ——它富有创造力地这把矛升级成了强者恒强的全球化版本。 ——它在后院拉美安装这个版本,拉美曾经的经济奇迹毁于一旦。 ——它在盟友日本运行这个版本,日本从一个雄赳赳的挑战者沦为一个二流跟班; ——它也在中国推行这个版本,极端的富裕和贫困、极端的繁荣和凋敝是它创造的一对双生子。
日本人与日本论
蒋百里 戴季陶4322
简介:《日本人》一书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 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并对于中日战争得出了最终的结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此书一出,满城轰动,成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理论支柱。《日本论》一书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 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即使在成书70多年后的今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 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
塞缪尔1773
简介:本书是已故政治学巨擘亨廷顿的代表作。书中总结了19世纪以来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进程及其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20世纪后期重要的、或许也是最为重要的全球性的政治发展:大约有30个国家从非民主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发生的转型。本书试图解释发生在1974年到1990年间的这一波民主化浪潮发生的原因、方式及其所带来的直接后果。
马克思主义如何改变世界
顾海良2453
简介:在人类为“改造世界”而作出的无数探索与思考中,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思想财富,因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改变世界的需要之中,又在改变世界的实践之中不断获得新的发展。它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鼓舞着、推动着那些最引人注目的运动,从俄国的十月革命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马克思主义彰显了其与时代同行的理论品质,影响并改变了整个人类世界。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再一次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本质及危机的分析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一号问题
宋振远3123
简介:在中国崛起道路上,并不都是引人瞩目的成绩和速度,也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在诸多问题中,“三农”问题不仅关系着八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更贯穿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农民穷、农业弱、农村落后,构成了当今中国的“最大的国情”,也成为中国亟需破解的“一号问题”。本书聚焦“三农”问题,通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发布的十四个中央一号文件求解“一号问题”。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内,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本书论述的主要方面。作者对话权威人士,追踪顶层设计,踏访大江南北,挖掘草根智慧,试图拨开历史烟云和现实迷雾,分辨农村改革的一块块“暗碓”,寻找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跳板”。
后院失火
[美]斯卡伯勒2133
简介:中情局有两面:一面是疯狂、愚蠢,善于内斗。为了扭转情报不力的形象,中情局干了很多疯狂的蠢事,并不惜向自己人开战:首先是在阿富汗战场抢风头,却陷入包围,只能等待特种部队的救援;然后为了突出恐怖分子的强大,将萨达姆政府包装成“恐怖分子大本营”,并用“伊拉克开发核武器”的假情报推动了伊拉克战争;接着是丑事曝光,恼羞成怒,通过泄密、诽谤及直接破坏的方式,打击异己,让小布什政府的许多高官下了台,并且把错误巧妙的推到小布什的头上。一面是精明、冷酷,善于阴谋。为了打击不友好国家,谋取利益,中情局深谙 “从内部瓦解敌人代价最小”的道理,大力扶持、塑造反对派,搞游行,搞起义,搞暴动,发动代理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