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宋周定鼎>第三卷第十七章 并村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卷第十七章 并村

小说:宋周定鼎 作者:妙笔书丹青 更新时间:2017/5/14 11:36:01

春耕的时候李岱和杨行田谈了一次,两个人的意见不谋而合,在这次谈完,杨行田又回去和杨坎子村的各个长老分别谈了谈。然后杨行田在杨坎子村宣布以后南山坳和杨坎子村共同维护这支护村队伍,队伍就改名叫做南山军,杨坎子村的村民和南山坳的居民享有同样的参军的权力。同时杨坎子村的居民也会参加李岱提出的民兵系统,这支五百人的护村队和扩充到七百人的民兵队将有两个村子的居民共同组成,共同担负起包围两个村子的责任。而两个村子里面大于七岁小于十八岁的孩子全部在南山坳北的村学里统一学习。至于平时的耕地、养护、修水渠等等事情两个村也共同来做。

这就等于是说南山坳和杨坎子村合并成了一个大的村落。新的村子对外称做杨坎子村,但是在内大家都喜欢叫做新南山村或者南山镇。杨行田对外叫村正,内部称做南山村政府民治长官,下面两个科,治安科的科官是范守业,农业科的客官是不到十九岁的李奎一。范守业就是一开始刺杀训练手臂骨折的那个,他因此缺席了第一次对过天风的战斗,而此后的三次战斗范守业全部参加,并且表现的特别勇猛,之前文化课范守业表现也很出色,所以这次为了更好的发展民治,支援南山村政府,范守业就被李岱点名担任治安科的科官。

杨坎子村原来规模不大,但是这里地处交通枢纽,向南顺着大路直接可以到银州,向北直抵麟州,向西顺着无定河可以到达夏州,所以和平时节往来人烟稠密。最近这十多年天灾人祸,很多逃难的人路过此地最后定居不走,所以逐渐变成一个巨大的集镇。村里人口有六百二十户左右,两千多人。加上南山坳的人口,现在就有将近六千人。这已经是一个县城的居民数量。

这里村民淳朴,而且大多数都是外来的,也不存在排外的问题。杨行田是老住户,从杨隆仁他爷爷那辈就是村里的宿老,极有威望。李岱虽然只来了一年多,但是又多有恩惠给杨坎子村民。西北人烟稀少,周围的荒地牧场很多,也没有什么土地纠纷用水争端之类的麻烦,两个村子之间的树林由于需要建造房屋,早就被砍伐得不剩下什么了,之间的道路交通也很方便,两村的村民建造新房子渐渐也有往一起修建的趋势,所以这次并村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就算完成了。政务方面,杨行田为主,李奎一、范守业为副手,村里大姓的长老崔能远、李平安在一旁支持,也能忙活的过来。

有了杨行田的支持,加上整个体系基本形成了惯性,李岱的学生们也开始逐渐能够实际处理各各方面的问题,行政的事情已经不需要李岱来操心。而军伍方面在去年末就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制,目前南山军这五百人的小小规模按照目前的规则运行得还不错,一旦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李岱还是亲自考察,然后又南山军的中高层干部来开会处理,最近杨隆仁和魏平等人有事就按照会议决议的习惯来讨论,最后交李岱决定,时间长了李岱就要求小事情由他们开会自己举手表决来处理,最后把处理的结果书面汇报给自己就可以了。

既然民政和军事暂时都不太需要李岱来随时参与,那么李岱的工作重心就又转回到教孩子读书上面来。这回杨坎子村加上南山坳一共就有二百多孩子要听课,晚上李岱还要给所有提拔成基层军官的一百几十人讲课。管理这群孩子可比管理军人麻烦多了,还好杨行田从杨坎子村找了一个叫季文邦的秀才,这秀才为人还算老实诚恳,没有那股文人的酸腐气息,也并不歧视大头兵们,可以帮李岱教孩子认字,这就解决了李岱很大一部分工作了,而原来的学生中除了李奎一还有两个年长一些的学生,也可以一边学新知识一边帮着老师李岱带学弟学妹们启蒙。说起学妹,基本能都是十二岁以下的小丫头,年纪大一点的虽然这年月不太讲究,但是还是没人响应李岱的号召送过来,倒是这几次剿匪解救出来的十多个女子,被李岱要求一起学习,就这么经过一个月的调整磨合,南山村学堂第二期算是也走上正轨。

上午军队训练,李岱教老生学习语文和数学。下午李岱带队伍,秀才季文邦教孩子识字,另外两个学生教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和基本加减法。晚上季文邦接着给部分军官扫盲,然后李岱进一步给他们上课。

到了三月,队伍基本的训练已经上了轨道,遇到农耕要紧的时候,李岱也命令所有队伍都要统一下田耕种。周围的贼人被南山军反复攻击扫荡,在方圆百多里内匪患几乎绝迹。其间有一些手脚不干净的小草原部落也被南山军顺手俘虏,成了南山村的财产的一部分,前后加起来收获还挺大,特别是西面那百里方圆的横山地区,星罗棋布的布满了草甸,此时在那里放牧的牧民全部被南山军扫荡一空。

因此此时南山军手中有上千牛马,几乎近万只羊。前后抓了三百多俘虏,也被统一用来耕田开荒。按照李岱最新的规划,整个南山村地区能开垦出两万五千亩到三万田地,再加上西面的草甸加起来是能牧养十多万羊马的牧场,养兵是够了。这些人力种地再加上境内还有一个煤矿要用工,也都能有活计。李岱最可惜的就是,前后搜索了很久,南山村附近都没找到合适的铁矿,不然靠着煤和铁,就可以尽快把南山军全部武装起来。

南山村往南是一片高低错落的山峦,无定河和它几十条支流在其间流淌。这些河谷蕴藏了无数的植物动物,给这一片自然带来无数生机。顺着这些河流开辟的山谷,人们往来经商迁移,既不担心迷路,也能够保证不会水源忍受饥渴。

顺着这段崎岖的山路,行走二百多里,就是银州州治儒林县城。前银州此时拓拔肇景病重难治去了统万城养病,而入托拓拔肇景身故,他的儿子拓拔光俨是很有机会接任银州刺史的。但是目前银州城最大的氏族却是费听氏,绝大多数费听氏的人丁现在都居住在银州城里面。

此时,费听氏的族长费听德望此时正在自己的府邸中生闷气,今年冬天天道不好,大雪不断,草原上闹了白灾,冻死牛羊无数。费听家本来就不是大族,全族人口不过万余人,今年这么严重的白灾已经让费听氏伤筋动骨了,他作为费听氏的族长不得已往拓拔氏出求助,可是拓拔家主拓跋彝殷却回信说他爱莫能助。

近些年拓跋家族势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拓跋彝殷当家主这十多年,拓拔家族一族之力几乎能顶得党项八族的一半。这些年天下大乱,中原的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北面契丹人也是闹哄哄的,老皇帝死了之后述律皇后要掌权,跟着大皇子和二皇子又争皇帝位,眼看着大臣们的人头如同柿子树上熟透的柿子一般往下掉。无论中原还是契丹都顾不上党项定难军这个边疆之地,于是党项族就可以松口气慢慢的繁衍族人,招收草原其他势力。

可是拓拔家族做事情实在是不公平,南面中原和北契丹这两朝廷给的好处他们要大头,摊派下来的事情却要八族一起承担。眼看着如果不再想点办法,今年族中就要饿死人了,这么衰弱下去,恐怕不多久费听氏就会整个被拓跋氏吞并掉。想解决问题,靠拓拔家那些黑心的是没指望了,说不得要去周边打草谷度日。

但是打草谷也有为难的地方,拓拔家靠南面西面,那里临近延州、庆州、盐州等地。那边守军战力不强,且只要不靠近州城,乡间的百姓劫掠了也没什么人去管,每年都能够劫掠到数不清的钱粮和人丁。但是费听家靠近东北,临近麟州和府州,麟州杨家向来善战,府州的折掘家更是党项族出身的狠角色,连契丹人都不买账的。自己去打草谷搞不好就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还是要和南面的拓拔家还有细封家商量一下一同去延州好了。但是想想还要厚着脸皮去哀求拓跋彝殷那个阴险的胖子费听德望的心情就更差了。

现在各个高位几乎都是拓拔家的人,银州刺史这个位子他费听德望也想坐一坐,可是看拓拔肇殷的意思,估计希望是不大,真是太不公平了!费听家的族长再次觉得愤愤不平。

8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