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都市>听雨轩文集>浅论格律诗(第三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浅论格律诗(第三章)

小说:听雨轩文集 作者:楚云飞 更新时间:2009/5/14 21:15:22

第三章 格律诗常见的几种格式

现在我们翻开《唐诗三百首》,一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能知道它的平仄律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该诗采用的是“五言绝句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这个基本格式是怎样得来的呢?这就是我们要继续研究的课题,现在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一步步揭开“格律”的面纱,逐步认识、了解其真貌。

第一节 格律诗组合要求

要掌握格律诗的常见格式(即基本格式),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组合要求。无论是五绝、五律还是七绝、七律,它们的组合都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经过对前人格律诗作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可以将这个规律表述为:

一、联内对句平仄相对。

二、联间邻句平仄相粘。

三、脚分明。

知道了这三点就可以推导出格律诗的常见格式,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术语:

粘、对、失粘、失对

格律诗与它的前身“永明体”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粘对规则的确立。“粘”是指格律诗上联的末句和下联的首句之间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型,即做到“平粘平,仄粘仄”。这个要求尽管看起来比较严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前后两句所有字的平仄都完全保持一致,只需要做到偶数位置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就行了,即下联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跟上联末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保持一致(对五言来讲是第二、四字)。从它的实际运用来看还是比较宽松的,允许进行一定形式的变通,这是“二、四、六分明”原理的一种直观体现。比如五绝之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其中第二句“平平仄仄平(韵)”与第三句“平平平仄仄”的第二、四位置的平仄就是一致的,这就叫“粘”。而失粘就是不符合“粘”的规定,即违反了联间平仄相粘原则。失粘是比较忌讳的,大家注意一般不要去违反,它在特定所为的“拗律”与古体中比较多见。

下面请先看“相粘”的例子:

王昌龄·出赛

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该诗中承句的“里”、“征”、“未”三个字与转句的“使”、“城”、“将”三个字的平仄属性是相同的,这就是“粘”的具体体现。而“失粘”则如:

张继·奉寄皇甫补阙

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该诗中第二句“扬州估客来疏”的“州”、“客”二字与第三句“潮至浔阳回去”的“至”、“阳”二字平仄是相反的。

“对”是每联内上下两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类型。“相对”在实际操作中也是比较宽松的,只需要做到了上下句偶数位置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这同样也是“二、四、六分明”原理的一种直观体现。比如七绝之平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分别观察第一联、第二联中第二、四、六字位置的平仄恰好相反,这就叫“对”。而“失对”就是不符合“对”的规定,即违反了联内平仄相对原则。失对也是比较忌讳的大毛病,一般出现在拗体、南**诗人的作品(永明体)以及后人模仿作品之中,我们在格律诗创作时也应当注意避免。

还是请先看“相对”的例子: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在该诗中“见”、“难、“亦”与“风”、“力”、“花”平仄相反,“蚕”、“死”、“方”与“炬”、“灰”、“始”平仄相反,“镜”、“愁”、“鬓”与“吟”、“觉”、“光”平仄相反,“莱”、“去”、“多”与“鸟”、“勤”、“探”平仄还是相反,这就叫“相对”。而“失对”的例子如:

王维·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

该诗中“丰”、“酒”、“十”与“阳”、“侠”、“少”的平仄都是相同的,这就叫“失对”。

粘、对的作用:格律诗的粘对在于形成声调的多样化从而使诗歌富于韵律美。如果不“对”,那么一联中前后两句的平仄就完全相同,如第一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句还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节奏就重复了,第二句必须要变成“仄仄平平仄仄平”才行;如果不“粘”,则上下两联的平仄又如出一辙,如第一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联还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那么诗句的节奏就显得单调、重复而缺乏变化,从而导致通篇缺乏参差起伏的韵律美感,因此第二联要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才能具备错综变化的韵律。所以,具备“相对特性”的永明体诗作读起来就不如唐朝具备“相对又相粘”特性的格律诗那样富于韵律美就是这道理。同时,经过对“粘对”规则的学习,大家顺带也明白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理在粘对规则中的这种具体体现吧?

格律诗的韵律感也反映在押韵方面,押韵涉及到概念叫“脚”。在格律诗中,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之为“脚”。押韵句的脚叫韵脚,不押韵句的脚叫白脚(对“脚”的规范在后面的章节中再讲述)。如杜甫《咏怀古迹》之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白脚),瓢泼西南天地间(韵脚)。

三峡楼台淹日月(白脚),五溪衣服共云山(韵脚)。

羯胡事主终无赖(白脚),词客哀时且未还(韵脚)。

庾信平生最萧瑟(白脚),暮年诗赋动江关(韵脚)。

句子的特定称谓

绝句中的第一、二、三、四句分别叫做“起句”、“承句”、“转句”、“合句”,“合句”也称“结句”,如: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起句),平明送客楚山孤(承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转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结句)。

五言、七言律诗规定为八句,每两句为一联,一首诗共分作四联,其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叫首联,第三句和第四句叫颔联,第五句和第六句叫颈联,第七句和第八句叫尾联。如: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首联)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颔联)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颈联)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尾联)

格律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组合单位的,每两句(即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余下类推)合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之为对句,如张九龄《望月怀远》颔联之“灭烛怜光满”与“披衣觉露滋”;上联的末句与下联的首句称之为邻句,如张九龄《望月怀远》之“竟夕起相思”与“灭烛怜光满”。还有一种观点是将一联中的首句叫“出句”,尾句叫“对句”,两种称呼法都是可以的,无关紧要。

第二节 首句的变化

组合格律诗不但要注意粘、对、脚的平仄变化,还要注意首句的平仄变化和押韵方式,因为它们决定着整首诗的格式,通常说来无论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其首句的格式不外乎以下四类:

一、首句平起押韵的:

五言:平平仄仄平(韵),如李商隐《细雨》:帷飘白玉堂。

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二、首句平起不押韵的:

五言:平平平仄仄,李瑞《听筝》:明筝金粟柱。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如郑畋《马嵬坡》:玄宗回马杨妃死。

三、首句仄起押韵的:

五言:仄仄仄平平(韵),元稹《行宫》:寥落故行宫。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四、首句仄起不押韵的:

五言:仄仄平平仄,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我们只要根据这四种首句模式结合前面的三点要求,就可以推导出格律诗的常见格式。

第三节 推导举例

我们阅读前人的格律诗作品,对之进行格律分析后就能知道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的常见格式,那么这些常见格式最初是如何规定下来的呢?很简单,就是根据上述的四种首句变化模式结合三点要求来进行的。具体地讲就是按照对句、邻句的定义,然后拿着“联内对句平仄相对,联间邻句平仄相粘”这一原理在“脚分明”的指导下来进行规范的。请看这个过程:

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五绝上句是“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根据“联内对句相对”这一要求就是“平平仄仄平”。同样的道理,如果换做平起首句不押韵的五绝上句是“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就是“仄仄仄平平”。

类推:换作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七绝上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那么下句根据“联内对句相对”这一要求就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同样的道理,如果换做平起首句不押韵的七绝上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这里可以看出,仄起首句不押韵五绝、七绝第一联的上句(起句)是不押韵,那么就必须以仄声收尾(这个首句格式是前人规定下来的),下句(承句)要照顾押韵这一规律,那就必须以平声来收尾,这就叫“联内对句平仄相对”。

上面谈的是不押韵的,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呢?那么我们必须要以平声收尾,这样一来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格式表现如下: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起平起首句押韵: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起平起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于是,五绝、七绝第一联就很容易地被推导出来了,下面继续再来推导后面的。现在该轮到使用“联间邻句平仄相粘”这尺度了,我们要注意“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所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五绝仄起不押韵上联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按照“联间邻句平仄相粘”规则下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那么下联上句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下联第二句按照“联内对句平仄相对”规则又要做相反调整,那么下联两句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注意对照第三句与第四句的平仄规律)

同样的道理,五绝平起不押韵上联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那么下联就成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以此类推七绝,平起不押韵上联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下联的上句要跟上联的下句相粘,那么下联上句也必须以仄声开头;下联第二句按照“联内对句平仄相对”规则同样也要做相反调整,就成了: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请注意对照第三句与第四句的平仄规律)

同样的道理,七绝仄起不押韵上联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那么下联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就能把五绝、七绝四种最基本的格式推导出来。大家注意一个规律:七绝就是在五绝的基础上在前面增添两个字“平平”或“仄仄”而成的(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起式“仄仄平平仄”加“平平”就变成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以此类推),五绝推导出来了七绝也就一块儿出来了,藏都藏不住。

绝句推导出来了,那么律诗的格式如何推导呢?也很简单,不过是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

首联: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颔联根据“联间邻句平仄相粘”出来第一句:平平平仄仄,再结合“联内对句平仄相对”原则出来第二句:仄仄仄平平,然后组合起来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颈联同样根据“联间邻句平仄相粘”原则出来第一句:仄仄平平仄,再结合“联内对句平仄相对”原则出来第二句:平平仄仄平;组合起来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尾联根据前面的相同方式相粘、相对组合起来就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大家只要认真、仔细地分析一下上面的联间邻句与联内对句之间的平仄对应关系,就能看出“联内对句平仄相对”与“联间邻句平仄相粘”这个规律的运用,这就说明我们在推导格式的时候是认真把握了这两个原则的。五绝、七绝推导出来之后,五律、七律也能“照方子抓药”地推导出来,然后我们根据粘对原则,不断地把“颔联”、“颈联”无限地加上去,即成为排律,很简单的,一点也不困难。

这里要注意一点,如例所示:仄起首句不押韵的五绝起句是“仄仄平平仄”,那么承句根据“联内对句平仄相对”这一要求就是“平平仄仄平”,而根据“联间邻句平仄相粘”的原理第三句(即转句)应该是“平平仄仄平”,为什么却变成了“平平平仄仄”呢?我以前在接触格律诗进行推导的时候也在这里犯过迷糊,后来才明白是“押韵(脚分明)”这个规矩在作怪,要是我们抛掉“脚分明”原则去相粘,那样一来岂不是要变成句句押韵么?所以要特别注意“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所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这句话,同样的道理,对“我们必须要以平声收尾,这样一来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这句话也要加深理解,只有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对最后一字的平仄属性才能不犯迷糊。

现在来总结一下:

一是可以看出,在标准格式里面,句尾是没有出现三平调、三连仄现象的,这也是标准格律诗的一个特点。

二是五言的标准句式为: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七言的标准句式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初学者记住这两点很重要,至于为什么重要呢,打死我也不说,自己以后从创作中去慢慢探究吧。

第四节 格律诗常见格式

通过上节的推导,格律诗常见基本格式已经全部出来了,现在将它们放在一起,并附录前人诗作以供加深理解。

五言绝句的四种常见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刘禹锡·路旁曲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七言绝句的四种常见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黄河绕黑山。

二、仄起首句押韵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陆游·夜读范至能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汗节解沾衣。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言律诗的四种常见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仄起首句押韵的: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平起首句押韵的: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李商隐·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七言律诗的四种常见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杜甫·咏怀古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二、仄起首句押韵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李商隐·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四、平起首句押韵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格律诗初学者可以将上述十六类常见格式看做特定的“格律”,意思就是格律诗创作只要按照上面的平仄排列、组合规定来进行就可以了。当然,还请注意别忘了五言、七言律诗还要在颔联、颈联两处要讲究对仗。

上面列举的都是押平韵的常见格式,有没有押仄韵的呢?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有!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到了现在大家都普遍地用平韵(仄韵被归于古体之列),所以就不专谈仄韵了,下面请看四首仄韵诗做个粗略了解: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孟郊·洛桥晚望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柳宗元·郊居岁暮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温庭筠·春晓曲

家临长信往来道,**燕双双掠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