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007章 山顶幽处小说:喋血潇湘 作者:潭城隐士 更新时间:2011/7/9 8:26:41 正常的情况下,帮会里的事是不会牵扯到后山梁那片清静之地的。从乌石崖往后转过一行栈道,绕过崖壁就可以到后山了。这里是松柏相映的一块山顶平台,当年谢印朝选择寨子时,特意选定了这块难得的陡峭石峰下的这块平地,修整后就把家眷安排在这里,外人不可进入。 它离聚会大厅也不远,况且这里两边都是空谷,只有主峰耸立在云端。石壁坳口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门,栈道边也是深谷,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整个平台占地约有十多亩,除靠崖壁处搭建了几间大房子外,空地边还留有不少的菜地。靠溶洞边有二十来株大茶树,椐说这几株茶树可有年数了。只有开春发出嫩芽时才能采集,经细磨研焙方可制成。这山顶老茶树可不比山下茶山的粗株,是吸了龙气的。精制后黛黑如丝、泡开后芳香四溢,品起来香醇神爽、韵味悠长。 因出产不多,只有茶道雅士知道这枫林坳出产这个“乌龙爪” 的茶中珍品。不过象赵恒惕、唐生智这些在湘的政要们也对此茶有些了解,曾不时向地方索要。 谢印朝占得此处后,“乌龙爪” 就成了他的看家宝贝了。焙制茶叶的几个茶农是手艺精通的高手。把他们抓来后就养在前面的聚会厅旁,待遇与帮会小头目差不多,一年也只要他们干这一件事。这三、五个茶农虽然清闲却不允许下山,这反而让他们把精力全放在制茶工艺上了。反正近几年“乌龙爪” 的品牌和须求更紧俏,有时还不低于金价的。 谢印朝并不太在意茶价,他拿这个宝贝上下打点权势人物,这还是当年送给湖南军阀赵恒惕时得到实惠所启发的。当时与赵总督通洽后,县衙和乡长都对他另眼相看,偶然给点“乌龙爪” 更是让他们欣喜有加。有了这一点点官府的背景,让他在这块地方左右逢源、风雨在握了。 整个后山也就鸿儒母亲杜夫人及十来个女眷、厨子。谢印朝只留下十来个特别信任的手下把守石壁崖关口,但这些人也是不允许进寨口的内门的,除了三月份那几个茶农进去采茶叶以外,能够进出这里的人只有谢家父子。这里的清静与帮会那股气氛截然相反,没有帮会那份热闹和喧嚣,仿佛就是仙家福地一样。 杜夫人是枫树坳杜氏宗族的人。由于在家族中辈份低,其父母也是很老实的庄稼人,一直在家族中做人处事都是唯唯喏喏。尽管家族中的族权能维持家里的平安,宗族观念也能保证其利益,但论资排辈他也只能是低人一等。 父母偏偏生下他们这一对争气的儿女。儿子杜典从小就好勇斗狠,完全没有继承老杜的懦弱特性,不管宗族辈份大小都以拳脚论高低,乃至杜老只有把儿子早点送出去读书,不在家族里惹事生非使得家里图个清静。不想这杜典跑到广东,在黄浦军校学习军事,居然也能混出一点名堂,出落成一个国民革命军军官。 而这女儿也与众不同,庄稼**读书人她都不喜欢,却爱上了在这十里八乡闹得凶的土匪谢印朝。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与大她十多岁的谢印堂成了夫妻。 出于对杜典的忌讳和谢印朝的淫威,这杜氏族人对他们一户有了根本的改变,见了他们也不显摆宗族身份大小了。谢印朝打扮得帽儿光光去宗族祠堂提亲时,族长也不敢提反对意见,更别说出半个“不”字来。 老杜也是不敢说多话,只能由着这对儿女闹腾。杜老娘更是每天吃斋念佛求神明保佑。她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盼着儿子平安,祈求女儿不受苦了。 说来也怪,这谢印堂自从娶了杜姑娘以后,一改往日的凶残顽劣,做事也有了体统。杜氏家族本来就忌讳这个魔头,宗族里也谋划着怎样抵抗这股凶顽的土匪。 没想到他与杜姑娘联姻之后,却发现谢印朝对杜氏宗族分外照顾,也非常尊重杜家族规和宗族长辈,反倒支持起谢印朝来。有了这一带最大宗族的支持,谢印朝很快就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由于有杜氏的支持和监督,红缨会到现在已经营得非常好了。谢印朝俨然成为这里的土皇帝。宗族、衙门和帮派都相处得当,所以谢印朝是很感激这个宝贝妻子的。 尽管谢印朝与杜氏年龄相左,性格也不尽相同,但溺爱谢鸿儒这个宝贝儿子却是完全一致的。 自打鸿儒出世之日起,这一家就不知道要怎样培养他。杜氏希望鸿儒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将来做大官,这点谢印朝没有意见,都取了这么一个酸腐的名字。四、五岁就请人帮他启蒙学诗书礼节,鸿儒也聪明怜利学得很好,七、八岁就能将经诗子集象模象样地吟唱,俨然象是一个文官坯子。 但毕竟谢印朝是靠打打杀杀起家的人,怎觉得讲太多的道理还不如一顿枪棒管用得多。不能让儿子长成后受人欺负,所以执意让鸿儒学习之余舞弄一些枪棒拳脚,这让生性活泼的鸿儒很开心,学习枪棒的劲头更是不让诗律文章了。 特别是象舅舅那样的军官更使他有兴趣,杜典回过两次家,他都缠着舅舅教他打手枪,他不太喜欢那种鸟铳。虽然张楚豪教给他的枪法也不错,移动的飞鸟、乱窜的豺、兔都能轻易地打下来,但他还是喜欢这种杀伤力强的火炮子子枪。 舅舅也很喜欢这个外甥,很认真地教他枪法。以至现在鸿儒托白水青搞来的这支德国镜面盒子炮使得得心应手。按帮会弟兄的奉承话,那可是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了。鸿儒的这种成就谢印朝是特别满意的,可杜氏和杜老俩口子就不太乐意了。 杜氏虽然喜欢上谢印朝这个莽夫,却不愿意儿子也成为一个武夫,她总是潜意识地希望儿子成为读书人去博取功名。杜老俩更是不希望外孙子这样。 虽然儿女靠暴力使他们在宗族中得到尊重,早已没有那种听人使唤的卑下感觉了,这种由暴力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却是他们生性抵触的。所以见了鸿儒总是关心他的学问,谢鸿儒也知趣,在外公、外婆和娘的面前是尽量不提刀枪拼杀之类的话题,到了他们面前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勤学的模样。他尽量地这样装饰自己。 可今天他不可能装文雅了,在进石壁崖口前他就想好了。舅舅的来信娘是看到了的,他在寻思娘的想法,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参军报效国家的事。 他知道这个阻力还是来自娘及外公、外婆的,父亲虽然不是很乐意自己扛枪打仗去效力国家,只要保证自己一方富贵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可他毕竟不反感舞刀弄枪的。 来自家庭最大的支持还是舅舅,作为受革命思想影响的舅舅对他的勉励总是萦绕在鸿儒的心里。国家正处在多事之秋,推翻了封建王朝和军阀武装割据,就是要建立一个自由**的大中国,让中华民族强盛应该是每一个热血青年应该为之付出的吧。现在日本人都打到自己家门口来了,难道母亲还会阻止自己从军吗? 虽然在帮会里他是**,帮会对他的敬畏也不完全是父亲的关系,枪法和学识甚至说管理帮会的手段是有目共睹的,但那终究不是谢鸿儒的目标。他想从军,想报效国家驱除日寇,想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人物。这些想法与舅舅的那次谈话而影响太深,远胜于每天受到父母家人的教诲。 正因为有了这个信念,他在帮会会议后,也不想和忙碌帮会事务的父亲多交流便直接来找母亲,希望娘能同意他去效命疆场、杀敌立功。甚至他有一种十分奇怪的想法,日本人的侵略他不但没有帮会上那帮人的惊慌神态,反而助发了他的血性,他只想在战场上看看这些日本人到底有什么了不起。 懦弱不欺,强者不惧是他从小在父亲和先生的教育下形成的思维定势。有这么个小鬼子打到家门口了,那实在没理由让他沉默,正好上前线去战斗吧。自己个人去找舅舅也好,带上几个贴力的弟兄去也行,就看家里人的态度了。 想到这,他加快了步伐,踩在通往石嘴崖陡峭的石板上发出“咚、咚、咚”的声音,传递着他的坚毅与刚烈。 是的,这次一定得说服娘,要象舅舅那样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建功!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