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14节 桐油产业链小说:沸血雪峰 作者:谢强华 更新时间:2015/12/24 0:44:21 14 谢宏琇一回到老家雪峰山,立即请人写了几十张告示,在各个紧要路口,或是繁华集市,到处张贴告示:长期大量收购桐油,每斤30文!同时,他还尽量四处让乡人们传递以上信息。 没一个月,谢宏琇已零零散散地收购到十几桶桐油。但他觉得这种收购速度太慢,收购量也太少,于是,他干脆请人上山去捡桐籽,自己以八文钱一斤大量收购。收到桐籽后自己加工。 正是秋后,满山沟沟坎坎上,四处可以捡到滚落在地的桐籽。以前这却是很少有人在意的东西,如今一天捡拾下来,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一两百斤!捡桐籽的乡亲们整天忙得披头散发,却个个兴高采烈。 其实,由桐籽加工出桐油来,既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却又是一件苦力活: 原理跟压榨菜籽油差不多,将一段几抱粗的大树干掏空,内空为一个标准的长方体,称为榨槽,把干桐粒捶烂,用棕叶或稻草把敲碎的桐籽包成一个个大饼,整整齐齐地码在榨槽里,从槽头紧紧地一直码到槽尾,然后在槽尾**一块厚木板,再在厚木板旁**宽厚结实的木楔,几个壮汉抡起几十重的大石锤狠狠砸木楔,挤出一些空隙后,又**厚木板,再砸入大木楔,如此往复,随着壮汉们此起彼落的砸锤号子响彻云霄,桐籽被不断压榨,桐油即从榨槽内的孔洞汩汩流出…… 根据榨槽的大小,小的一次可榨出100多斤桐油,大的榨糟一次可以榨出好几百斤桐油来。 没过多久,攀溪、禾梨洞、沙洞以及周边村寨,前前后后出现了十几台大型榨油槽。一般情况下,一斤干桐籽可榨三两桐油,因此,除去榨油工价后,卖八文一斤的桐籽,和卖30文一斤的桐油比值差不多,但从搬运脚程上来说,挑一担桐油比挑一担桐籽去卖省力得多。因此,攀溪附近村寨纷纷效仿谢宏琇,大型榨油作坊竞相出现了。 又过了一两年,攀溪及附近的许多百姓,纷纷将自家山里的树木砍掉,大肆栽种了桐子树。他们觉得这样合算得多:杉木要20年以上才能成材,而桐子树呢?“一年一个顶,两年一个叉,三年就有桐籽摘(za)”。并且桐子树五年后即进入盛果期,只要管理得好,每亩每年卖桐籽或桐油的钱,比每亩成材杉木卖的钱少不了多少!并且年年都有这么多收入! 因此,仅桐油一项,谢宏琇不仅为自己新添了一项赚钱方试,更为方圆百里的乡亲开辟了一条经济门路。好些年里,在谢宏琇的带动下,雪峰山脉的桐油产品,在当地形成了一道极有影响的经济产业链。 可惜,好景不长,自1938年以后,日寇大举侵我中华,再后来,常德、益阳沦陷后,谢宏琇的排木生意基本停顿下来,桐油产业也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了。日寇投降后,三年内战之后,谢建造的子孙们相继遭到倾巢之灾,这条桐油产业链从此衰败不振。这又是后话了。 此后的十几年里,谢宏琇每次放排去常德时,排上总会带上几十桶、上百桶,有时多达几百桶桐油:反正是排载水运,一路抵达,没费多少力气,却能多挣一大笔收入。 其后的多年间,谢宏琇的排木生意越做越大。有时从洞口塘沿资江发排,多的时候,一次发二三十个大排到益阳、常德去,大排首尾相连,近半里路长。 有时候,即从雪峰山脉西边的安江依沅江发排:从安江附近收购木材,扎成大排,水路由南往北,到湾江口,再往西到辰溪,再到泸溪、沅陵、五强溪,水面再次由北往南,过桃源,然后抵达常德。水路千把里,六七天时间即可到达常德。有时只有几个大排,有时也一次性发二三十个大排过去。排上依然会搭载上百桶桐油。 只是,慢慢的,这种七八丈长的大料——最赚钱的好材,已是越来越难找到了…… 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