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大清武帝>第十三章 太师说倭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三章 太师说倭

小说:大清武帝 作者:清月 更新时间:2016/2/13 22:49:24

第十三章 太师说倭

夜里一番长谈,赵政回到自己的太平别院便久久难以入眠。他在反思着今天梁朝宗话语中的漏洞。试图通过这些漏洞思索着梁朝宗话语中的一些误区,从而来辨别真假。他知道梁朝宗也不是普通角色,能否全信,又能够相信多少。这些他全然不知。不过梁朝宗提到关于海运的事项,赵政也颇为动心。一方面可以与帮众遍布天下的漕帮建立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取得一笔不小的财富。人,财这些都是赵政所需要的。而陈俊圣山东的白衣社,赵政不知道其与后来的义和团是否有着直接关系。不过就算没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同样民间组织,多多少少也肯定有着几丝联系。他不奢望能够如何去将义和团剿灭于萌芽之中,但是他希望起码可以提前知晓义和团,如果有可能再在这段历史的道路上埋下一个碎石,从而上历史的车轮滚向另一个方向。不过天下没有掉下来的馅饼,陈俊圣也必然需要自己的帮助,可能仅仅需要自己的名头震慑一下地方官员,也可能希望自己求得慈禧给船队正名和特权。毕竟这般民间大规模海运还是前所未有之事。然而自己又能否为他们做好,赵政对自己都充满了怀疑。或许不过一两个月,甲午战争就要正式以战败而告终,大清国就再也一蹶不振。想着想着便不觉一声叹息。

正在这时,越纹披着睡袍进来熄灯。她推开卧室的门,便看见赵政那双眼睛盯着窗外熠熠生光,只不过眼神中充满了悲伤甚至绝望。她不知道发生什么了。轻轻走过来,**赵政光洁的前额。吐气如兰,温柔的问道:“阿哥为何还不睡?”赵政扭过脑袋,将堆在旁边的**收进了被窝之中,才发觉是越纹进屋熄灯。“想着一些事情,怕是无法改变最后失败的结局,心中着急。”越纹极为善解人意,没有问是什么事情,只是淡淡的说:“阿哥既这么说,就一定是还没有发生。既然还没到最后就是还有希望啊!”言语之间,一向恬静的越纹竟然露出了一点活泼的模样。赵政看着,心中也是欣喜。想想也是,自己不是还什么都没做吗?便这般轻言失败,轻言放弃。虽然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却一定是真正的失败。赵政微笑的点点头,他要为了保护自己,保护这些爱他的人努力一把。(萝卜干也要为这本书努力一把!)“好了,你也去睡吧。灯灭了吧,也没什么事。”自那日他有和刘佳氏提到不喜欢熄灯睡觉,自此之后夜间的灯便由越纹再赵政歇息之后熄灭。越纹见状轻笑道:“阿哥自那日坠马后越发成熟了不少。”这般话听的赵政汗颜,若不是自己穿越的,哪里有什么成熟可言。讪讪然的笑了笑,又把脑袋埋进了被窝。

二日清晨,惠风和畅,清风舒朗。然而有个人却是心中满满的惭愧和失望。

那日翁同龢与赵政一番长谈后确实让他醍醐灌顶。他向来以儒家自省之道为立身之本。这次反省自己,自当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之后越发的不再谦虚。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是自己每次对对日作战指手画脚。细究起来,却发现自己对日本却是一无所知。总觉得日本不过还是那弹丸之国,是大清的一个属国。顶多算个势力大点的属国罢了。但是**战争的失败,日本人把大清国的军赶到了鸭绿江以北。这是历史上日本多次东征唯一的一次。

于是他开始翻阅书籍,甚至屈身向一些在日本经商的商人询问日本国内的国情。其实最开始他并不准备问,不过也是实属无奈。他一个堂堂的太师竟然找不到一个办法了解日本国的军备情况。本来日本每逢皇祭,驾崩,继位或者皇帝婚嫁之类的事情,大清国应该会接受日本国的邀请派遣使节访问。不过查询了礼部的记录才失望的发现日本国已经好多年没有来朝贡,并且于1971年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翁同龢知道这一纸条约已经将日本和大清国在名义地位上平起平坐了。而不是他印象中的藩属小国。今日他终于准备将光绪帝和醇亲王请到毓庆宫好好的说道一下这个日出之地的弹丸之国。因为他知道光绪帝对日本的了解也是耳目闭塞,这对于一个决策者来说是危险的。而请醇亲王这是他的承诺。

早早的便有宦官通知翁太师今日要在毓庆宫上课,让赵政穿戴好衣袍过去。刘佳氏知道也是高兴,拿出了自那日自圆明园回来便托着瑞蚨祥做好的新马褂,给赵政穿上。又给他戴上红黄相间的金璎珞,又系上了青翠色玉佩。还千般叮嘱要如何如何对待太师,不可越礼,要谦虚待人之类的,尽管扰得赵政也是满脸的不耐烦但是他心中还是有着些许的高兴,毕竟这是母亲浓浓的爱意。一番长久的打扮穿戴,直至外面的太监尖声催了三四次,刘佳氏才放过赵政。然后便一顶小轿,直奔毓庆宫。

赵政也是踩着点到,之间翁太师和光绪已经端坐在里面。只是还没到时辰,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静等。见赵政已经到了殿内,翁同酥笑呵呵的道:“小王爷怎么这么晚才来?”赵政苦笑着说:“我额娘让我穿戴正式点。”光绪看着赵政满脸的苦样,哈哈大笑。翁太师也捋着胡子笑了笑。然后向旁边的小太监点头示意。边上的小太监即刻会意,往桌案上摆上了文房四宝。翁同龢见一切都准备就绪,便敲响了他桌旁的一个乌钟。

殿内一下便沉静了下来,翁同龢拿起戒尺,转身走到旁边的白玉屏风旁。赵政这般才发现那白玉屏风上似乎盖着一面帷幔。翁同龢朗声道:“陛下,今日老朽不为您讲解四书五经,今天为您讲解日本。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逢我大清与日本国开战,因此了解对手却也是十分重要。”

光绪帝点点头,脸色变得更加的凝重起来。

于是翁同龢撤掉了那面帷幔,露出一张华北及**半岛和日本的地图。“老朽今日欲从两点点谈谈本次**之战。其一,吾欲讲倭人军备与我大清国军备之比较;其二,泰西诸国对**之战的态度。”赵政听着,心中暗道,翁同龢这般准备着实下了番功夫。可见其并不是愚昧,只是眼界过于短浅,所见者不过于朝廷之上而不在于江湖之外。对内争权夺利,对外却是愚昧无知,自欺欺人。可是一旦自己警醒,老头子还是可以深刻自省,懂得轻重。

翁同龢见下面的两位弟子,面色凝重,目光严肃。不由心中大慰,爱新觉罗家族或许有庸君,但是绝对不会有昏君。他缓缓继续道:“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国内有着长足的发展,似有脱亚入欧之势。本次**之战,日本方面派遣其第一军司令官山县有朋为总指挥。另外派遣了大岛义昌的混成第九旅团,野津道贯的第五师团本队,立见尚文的第十旅团和佐藤正率领的步兵第十八联队约16000左右的人数进攻平壤。而我们则主要由北路四大军包括盛军、毅军、奉军和奉天吉林练军入朝救援**。总人数计15000左右。”

光绪摇摇头说道:“平壤之战我们已经输了,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翁同龢也跟着叹口气,然后道:“老臣想说的是,叶志超虽然不战而逃,但是也因为如此我们的军队未曾大伤元气。如今拿问叶志超后,命毅军宋庆节制诸军,沿着鸭绿江畔布放,可阻日军入我华夏。待南方之君北调之后,我们伺机再度兵发**,帮助**复国。”

光绪又问,“我大清多次与泰西诸国交战失败,皆因器之不利,矛之不锐。不知道此次较之倭人如何?”

“有赖于李中堂多年经营,我大清属淮军装备最佳。多装备有自泰西所购置的连发快枪,火炮方面既有自产的钢炮也有西洋诸国购买的,而且多为后膛炮和速射炮。仅淮军就有后膛钢炮400多门。而日军并无装备如此强大的火力,他们快枪很少,多装备为村田氏单发步枪,其射程,射速都比不得我们的火枪。”光绪正欲缓口气,翁同龢又哀叹一声道:“只不过我们这次失败,平壤丢下了各式火炮数十门,长枪1万余只还有着不计其数的弹药。这批物资必然使得日军的装备上升一个台阶。光绪放松的神情骤然间又重新绷紧。

看着光绪帝表情之痛苦,翁同龢便有意识的回避平壤之战。他又道;“目前泰西诸国除了俄国表达了对我大清的同情和对日本的蔑视。其余诸国对此战都采取了不干涉的态度。”

光绪帝冷冷一笑,“他们是一群喂不饱的吸血鬼。让日本人先咬我们,若是咬破了,他们再凑上来吸血。”

翁同龢轻轻的点点头,光绪又问道:“那么俄国为何这次表达对我们的同情呢?”翁同龢咋然一惊,他对这个问题也是思前想后了一番,却未曾明白。坐在旁边一直听着的赵政此刻心中也是满满的失望。此时他正襟危坐,淡然吐字道:“因为日本触犯了他们的远东利益。”一语惊醒梦中人,光绪和翁同龢都回头定定的看着赵政,然后微笑着摇头道:“老夫真的是老了。这点都没有想到。”光绪此时则面露喜色,自己的内弟明显又给了他一次惊喜。赵政心中也知道,清军甲午之败,在人之原因要远大于在器之原因。而且似乎前世上甲午战争这一课时候,他的历史老师就说宋庆此人可为将而不可为帅。其意思是宋庆能力是有,也忠心勇敢,但是统帅能力不足,没有魄力约束下属。赵政记得那时候自己还暗自嘲讽历史老师是在卖弄。此刻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倘若宋庆真是约束不住诸军,那么将不闻军令,这后果必然麻烦。于是他起身拱手对翁同龢行礼,然后道:“先生,吾有一个问题。”翁同龢笑着说:“请说!”“临阵换帅自古以来是兵家大忌。我们可否依旧令叶志超担任诸军节制,命其戴罪立功。若是宋将军怕是威望不足。”还未待翁同龢讲话,一旁的光绪便怒而起身,“此贼不战而逃,是为军之耻。而且行军大战赏罚分明,若不将其拿罪,何以服众。”

赵政看着光绪恼怒的样子,轻声说:“陛下莫急,我们只是与书房内讨论而已。”翁同龢这时候说道:“小王爷的担忧确实是事实。只不过你也可想到,叶志超打了败仗,若让其继续领兵,诸军也是不服他的。因此也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那么聂士成又如何?”

翁同龢冷笑道:“奉军,吉军既然不服淮系的宋庆,又如何服同时淮系的聂士成。”

赵政猛然间才发现自己原准备让聂士成替代宋庆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宋庆不服众,不在于其能力不够,不在于其经验不足。而是因为他身上打着一个淮军的印记。自慈禧打压李鸿章的淮系以来,下面诸军也迎合慈禧,对淮军将领多有不满之言,除了像叶志超这种淮军宿将还可以镇住以外,其余诸将都是没有这般的魄力。他苦笑道:“若是李中堂亲自北上,定可以镇住这般宵小之徒。”翁同龢道:“这老佛爷就第一个不同意。李中堂的淮系到如今的北洋。势力彭根错节,实在令人忌惮。老佛爷怎么会让他重新领军。”光绪再一旁悻悻然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除了宋庆就没人了吗?”翁同龢看着一旁失望的光绪帝,苦笑道:“除非我们自己。可是老佛爷早就否定了皇上的御驾亲征之想法。”话刚落音,翁同龢惊喜道:“我知道派谁去可以避免宋庆指挥不灵的可能了。”光绪和赵政都用眼睛看着此刻高兴的要手舞足蹈的翁同龢。“谁?”“我自己啊!朝廷之上,愿意北上的军机大臣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光绪听了,又问道:“荣禄如何?”翁同龢冷冷道:“老佛爷要他这个九门提督掌握京畿兵权,不会同意的。”光绪也深以为然,不过他还是劝道:“只是先生年龄这么,还要北上何其苦也?”翁同龢哈哈一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何况我此番北上只帮宋庆督军,具体军务安排还等他详细制定,又有什么好辛苦的。”光绪帝见翁同龢主意已定,长叹一声道:“那么辛苦先生了。”翁同龢似乎在为自己的这个决定洋洋得意,此刻也是满面红光。赵政心中也想着,此番决定必然使得东北战事陷于糜烂之间。

然而乐极生悲,就这这时候。殿外突然,进来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进来。扣头道:“前方战报,老佛爷让我等抄录两份送过来。说皇上和翁太师看了之后,速去太和殿商议。”只见笑意然然的翁同龢一打开帛书,看了不到两行。脸色便瞬间变得煞白,嘴唇颤抖不已。然后,朝着光绪帝直直跪下,大呼道:“臣有罪啊!”瞬间,赵政的心中有着一种不好的预感。

(未完待续)

我是分割线

今天咋一看,昨天一更就让点击量一天之类突破了三百。这出乎我的意料,老实说前面写的不是很好,我也知道。找不到感觉,好多细节处理的太不好。不过后面的会逐步改进的。希望喜欢这部作品的依旧支持我。另外,似乎还欠大家一更,后面慢慢补起来,今天和昨天两章都是4500字大章,权且当作利息了啊。

8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