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贞观小仙师>第三十六章 风骚一把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十六章 风骚一把

小说:贞观小仙师 作者:家在南极 更新时间:2017/4/10 12:48:26

第三十六章 风骚一把

秦琼回来后,和李正单独进行一次深谈,并交给李正一封信件,这是大唐历史上唯一一次皇帝没有用圣旨的方式和外臣的交流的私信。秦琼对李正说,皇上交代,如果李正同意,可以由他宣读一系列圣旨。包括,加封李正亲王称号,也就是一字王,允许李正自由选择封地,并给予封地命名权,当然同时升级李正私人班底,允许开府建衙。这一条可以说规格极高了。后来的二十四名临烟阁功臣里没有一个人是一字王,李孝恭礼部尚书才是河间郡王。只有亲王才是一字王,像汉王、吴王、魏王,这是把李正放到火炉上烤了。

组建自己私人政府,李正没有答应,暂时功劳不足啊!

第二个就是答应允许李正不受盐铁等禁令限制自取所需各种原料,各道各州给予方便。李正没有做声。

第三就是义阳王可以在申州做任何的事情,朝廷不会干涉。

第四是询问,是否尽快制作方便便携的火药产品支援前线。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正带兵在和吐谷浑作战;虽然已有喜讯传回,很快就要回师,但另一处战事又起。去年七月,焉耆王突骑支派使节到唐进贡。原来焉耆人来中国都走沙漠通道,隋末道路被阻,只得取道高昌。突骑支请求朝廷再打通沙漠通道以便于往来,皇上准许。因此,高昌痛恨突骑支,派兵袭击焉耆,大肆掠夺。现在朝廷正准备征讨高昌,希望申州提供火炮和其它支援,由按价朝廷采买。

这个李正马上答应了。

皇上还对那个海外商队非常关注,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同意调拨水军官员帮助训练护船队,同意租借水军码头。但对李正给商家划出的大烧饼给予质疑。

制盐工艺的事秦琼肯定和皇上说过,在利益没有分配好之前,他明智地没有开口。

李恪和长孙冲来的第二天,就招摇的出现在申州大街上。二人一样的墨色眼镜,头戴方形秀才帽手执折扇,趾高气扬,高调从南湖商贸下属的一间新开文具店出来,身后是一片小混混般的京城纨绔。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申州的纨绔和混混最先享受的是墨镜和附风作雅的折扇,这两样简直是他们的必备之物。如果没有准备这两样宝贝,就觉得没有给李孝正王爷捧场,丢了王爷的脸,以至于不好意思出门。

混混和纨绔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浉河大桥,李正把这两条水泥大道分别取名浉河东路、浉河西路。两岸的垂柳成行,行人如织,自然美女多多,这里的桃色新闻也频频发生。南湖大桥由于在学校中间,经常有保安和官差巡查,虽行人较多,倒没有什么事故发生。

长乐和清河被刘望山安排到沿河东岸学校内的一处小院,紧挨着李孝恭的大院子。说是小院,也三进两出。所带的宫人侍卫都能安置进去。二人惊叹房屋建筑上使用的透明玻璃,又迫不及待的叫人去寻找王叔最近的诗作。

下人们跑了一圈,诗作没找到,到书店买来几本学校的课本、《菜根谭》、某个笑话集,还有月儿丫鬟们编辑的《童话故事》。二人的兴致立即上来了,也立志要编写一本书,署名李丽质和李德贤。

高阳公主三月时嫁到房家去了,和历史上一样嫁给房家长子房遗爱了。襄城公主也嫁到萧家去了,嫁给萧家的萧锐那个短命鬼,要不然那两个疯子一来,闹腾的还了得!房遗爱他兄弟房遗直就在后面小混混之列。长乐原本应该和长孙冲在今年结婚的怎么现在还没有动静?难道也被自己的小翅膀扇动了?

长乐公主捎来皇上的亲笔信,李世民对王弟的工作给予肯定,对《菜根谭》这本书大加赞赏。希望能经常读到这样的作品,希望李正抽空回信给予答复。

作为大唐皇帝长公主,又有一个作出《女训》这种规范女子行为经典教材的皇后母亲,李丽质肯定把自己行为定义为淑女模范,一举一动要体现皇家威仪。但在清河的鼓动下,在襄阳和高阳的支持下,终于下定决心去神奇的申州巡查一趟,去见见那本童话书的作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作为未来婆家,长孙家理所当然要派人照看自家媳妇,责任肯定是它的未来丈夫了。

今年是贞观7年,633年,李正计算着长乐的生平寿命,看着还带着婴儿肥的期待兴奋脸上,有了些许的青春明艳。尽管她很注意自己举止,被压抑的孩子活泼天性在出宫这些天明显得到释放。李正虽然对美女有一定的免疫力,但还是被这个鲜卑血统的美人坯子惊讶一下。历史记载,他在今年12岁时出嫁,应该是**3年死,生子3人,还有十年寿命。正感慨天意弄人,红颜薄命,不觉间摇头一下。

正盯着李正神色一脸恳求的长乐那里放过李正脸上的丝毫变化?先是紧盯自己猛看,不知想到什么,又摇头,不知道什么意思?“王叔,可答应长乐请求?”

李正醒悟过来,笑了下:“你们要写一本书,这个很容易呀!根据需要的类型,随便编辑一下就是了!”

“什么!什么类型?那——写些什么呀?王叔有什么建议?”

“嗯!就是啊!”写什么呢?像这样的花季女孩,后世不过初中生,自己的女儿正是在狂热追星、蹦蹦跳跳的唱歌呢!李正又有些黯然。“写些寓言、小故事、童话什么不是很好么!对,叫学生们参与,能提高他们的读写用能力。”

“叫李白回来!”李正吩咐。

长孙冲和李恪跟着李白回来了,李兴却胆怯地缩回门外,还是没娘的孩子没担待啊!三个年纪相仿的小子正是狗见愁的时候,又是臭味相投,三天里就结交极深、形影不离。

听说李正要求,长孙冲李恪大感兴趣,这可是日后人气增长点啊!就在客厅摆开阵势,磨墨的磨墨,铺纸的铺纸;长乐、清河、月儿柳儿、雁妮和一班宫女也在旁边紧张准备。

天气已经有些热了,又是午休时间,和精力旺盛的小屁孩胡闹,李正还是提不起兴趣。叫人连接风扇,那是门外河边水车的驱动轴提供的动力,由一根钢丝绳连接,室内的一根站柱上的木板就转动起来。木板上的图案是奔马,转动起来如同天马飞腾,连绵不断。

李正戴上墨镜,躺在摇摇乐竹椅上晃动着,很没形象地开始口述。

“有一个农夫,独自一人生活,在外面做工,天天很晚才回来。这天,回家开门时,发现门前放着一条鱼,鱼已经臭了,还很小。他看看周围,没有人。以为是谁在开玩笑,就把鱼扔了。

第二天晚上回来,又是如此。以后连续几天都是这样,这个人恼了,是谁这样开玩笑?

这天下午,他早早的回来,想捉住那个人,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不是一个人放的鱼,只是一只猫,一只小流浪猫,野猫,他把小鱼放在那人门口,还依依不舍地守看很久,像是等待农夫归来。

这时,农夫已经感动不已,那是以前见到两只狗追逐撕咬一只小猫,自己无意中救下的那只。可怜的小猫在回报农夫的救助啊!那条臭鱼,对于人来说,微不足道,对于小猫来说,那是它的所有,是它认为最珍贵的礼物。”

“从前,有一位放牛郎,... ...”这是七仙女和牛郎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屠夫,每天都要杀羊... ...”这是藏刀救母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 ...”这是个民间传说... ...

“从前,天上有九个太阳... ...”这是嫦娥奔月... ...

电脑屏幕仿佛就在眼前,李正只管照着提示编辑选择着念书就是。苦了一班写字的娃!轮换着磨墨书写,还是酸疼不已。

看天色差不多了,李正起身说:“今天就到这儿了!你们整理一下,添个题目,在后面添上些启发读者思考的语句,交给我审查,看是否能付印?你们也可去茶楼酒店、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向年长老翁老婆请教,看他们能给你讲一些奇闻轶事、传说掌故。整理出来,润色一下,一样引人入胜。”

又说:“这些包括诗词歌赋,只是小道,调剂一下生活。真正实用的还是技术。”

众人没敢反驳,面前散乱的纸张已是头疼,有时李正说得快了,只是用几个字代表一句话,等会儿还得核对理顺。

长孙冲还是很理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坚持问了一句:“还请王爷赐句一首。”

李正看了他一眼,臭屁地说:“一首?两首?本王满腹经纶,满腹诗书气自华。”听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此乃《明日歌》。

再来!今日复今日, 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 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此乃《今日歌》。

再来一首《昨日歌》,昨日复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之功绩,今日何不为?今日空想昨日事,今日之空变昨日。若知今日空欢喜,昨日何不平常事?多做一些平常事,胜过成功只一日。莫把昨日当今日,昨日只能为昨日!”

念完,走了!

3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