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五章 舍命营救(上)小说:东线别动组 作者:虎斑鲨 更新时间:2019/5/11 13:06:53 屋外阳光明媚,连续多天的降雪后天空第一次如此放晴,盈尺厚的蓬松积雪在冬日的阳光下反射着晶莹细碎的光闪。茫茫雪原上,列队行进的苏军巡逻班士兵们背着枪、一步步踩踏着齐膝深的积雪向前巡视,厚实的羊绒棉军帽戴在年轻的头顶上,硬朗阔挺的军大衣——下摆随着巡逻的步伐在撩动、沾上了点点积雪,背在背后、高过肩头的冲锋枪枪托和步枪刺刀随着步伐在行进间晃动。 在行动小组和其他友邻苏军部队驻扎的小村庄里,帕什纳波夫、布季先科耶维奇和尤马,从屋外的雪地里端回了一盆盆干净的积雪。屋子里,熊熊的炉火旁,姚四喜、库珀什涅金和克利曼诺夫正光着膀子、从盆里抓起一把把干雪在身上尽情酣畅地搓洗,冰冷干硬的雪粒**在身上、刺激出一阵阵血脉贲张的热量。几个组员光着膀子在洗着干雪澡,不时爆出一声声爽朗快意的喊叫。 擦净身子的姚四喜披上棉军装、坐到一旁的椅子上,随手从桌上抓起1瓶从老乡家买来的家酿酒、一仰脖“咕咚咕咚”灌了两大口,然后抹了抹嘴巴、“呼呼”地长喘了几声粗气,显然已经精疲力竭了。 奥古洛夫和**鹏从外面推门走了进来,“都洗完雪澡了?”**鹏摘下羊绒棉军帽、掸了掸放到桌上。 “哦,是的,上尉同志、大尉同志,”帕什纳波夫一边套上衬衫、穿上棉衣,一边回答说,“回来得正好,我们还有些过新年的时候、老乡送来的家酿酒,喝一些去去寒吧……” “嗯好,酒一会儿再喝,”奥古洛夫招呼大家坐下,“先听听任务吧。” **鹏把桌上的杯子、酒瓶和餐盘挪开,铺开地图:“这里——斯莫沃缅斯卡,是我们今晚要空降去的地区。最近的侦察结果和情报说,德军在这一地区正在收缩防线,有一大片地段将要放弃。” “我军要跟进占领吗?”姚四喜问道。 “是的,要占领,”奥古洛夫回答,“但关键不在于此,今天是1月7日,有情报说,德国人在未来几天内要胁迫转移走这些地区的村民、包括青壮劳力,——总之是所有在未来、可能适于为红军服兵役的人口。” “这个情况和我们的任务有关?”库珀什涅金问。 “是的有关,——这就是我们的任务。”奥古洛夫也言简意赅,“方面军首长决定,要把这些地区的村民——营救出来。” “我们?——就凭我们?——去救村民?”克利曼诺夫惊愕地问,“——有多少人?” “大部分村庄分散得很广、德国人根本控制不过来,村民很容易就能逃掉、我们不用担心,”**鹏回答说,“控制得比较严的村子一共有3座——大约8000人。” “8000人?!”在座的组员们几乎同时惊呼起来,“就凭我们8个人?!” “当然不止我们8个,”奥古洛夫仍然不慌不忙,“方面军司令部将空投两个空降突击营去掩护营救,当地的游击队也会提供帮助,村民营救出来以后——先转移到山里,等我军主力部队推进到该地区后,他们就都能回家了。” “这还‘差不多’,”帕什纳波夫稍稍放下了心来,“如果只凭我们8个人的话,简直是开玩笑!” “先别高兴得太早,——空投两个营需要很多飞机,”库珀什涅金不动声色地提醒着,“而且同时空投的话根本瞒不过德国人,必须得分批。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还得自己单独干,对吧——大尉同志?” “是的,”奥古洛夫点点头,“我们要最先空投过去,和当地游击队接头、搞清地面情况,再接应突击营空降。” “我们要对付多少德军?”布季先科耶维奇插话问。 “都是些占领军、没有重武器,算上‘志愿合作者’的话——大概是将近3000人。”奥古洛夫说。 “天哪……”小组组员们听罢,情绪再度低落了下去。 **鹏继续介绍:“这些兵力原本分布占领在20多座村子里,但是现在红军反攻逼近了,德军野战部队收缩了防线,缺少重武器的占领军暂时还撤不走、但是也不敢再分散兵力,所以集中驻扎在3座主要的大村子里……” “大尉同志,恕我直言——我们这是去飞蛾扑火!”布季先科耶维奇愤愤地说。 “我知道——是难了点儿,”奥古洛夫丝毫不为所动,“所以——即使有空降突击营去、也不能硬拼,营救行动要最大限度地秘密进行,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刻不能惊动德军。” “说起来容易,”尤马还是信心不足,“可德国人也不傻,——1座又1座的村子被转移空了,德国人看到了不‘惊动’才怪!” “别急尤马,”库珀什涅金不紧不慢地又说,“大尉同志是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惊动德军,如果行动自始至终都不会被德国人发觉——方面军首长就不会派空降突击营去了,而且还要用到游击队。——大尉同志,两个突击营的兵力就是为了在德国人发觉的时候用的吧?” “嗯,理解得差不多,”奥古洛夫并没有完全认同,“突击营也会有一部分兵力配合我们行动,但主要兵力要留在德军被惊动后、用于阻击追兵的战斗,掩护村民撤向山里。” “我们具体要怎么干?”克利曼诺夫问到了正题上。 “我们先空降过去、把营救计划告知游击队和村里的内线。”奥古洛夫开始介绍行动计划,“德国人很快要胁迫村民迁移了、各村的防范很严,游击队的兵力少、装备也差,不能对付德军主力,两个空降突击营过去以后也不能硬碰硬地干。3座村子一起行动不现实,第1座村子——我们要隐蔽渗透进去,悄悄干掉德军岗哨、协助空降突击营解除德军武装,把村民悄无声息地转移走;第2座村子不可避免会发生战斗,那我们就索性把战斗扩大、彻底搅乱德军的视听和部署,在转移村民的同时——吸引德国人的大部分注意力;最后——趁德国人混乱的时机,把第3座村子的村民营救出来。” “我们先去西南方向的山区空降,有游击队接应我们,”**鹏补充说,“空军会出动轰炸机群去轰炸德军驻地——以便掩护后续空投的空降突击营。” “还有个问题,”帕什纳波夫问,“村民转移到山里后,还需要我们坚持多久?主力部队什么时候能推进上去?” “是呀,如果主力部队赶到之前我们就坚持不住了,那应该怪谁?”克利曼诺夫也附和着问。 “今天是1月7日,主力部队正在作向前推进战线的准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最迟不会晚于10日早晨。”**鹏又回答,“大家打起点儿精神来!——我们的这次任务看上去很艰巨,但实际上还不太糟,有游击队和空降突击营这么多友邻兵力配合我们,我们不会是孤军作战。只要大家细致严谨地执行每一步行动步骤,行动最终就会取得胜利!” “是的,”奥古洛夫也附和道,“大家要想一想,我们艰苦卓绝地进行卫国战争,根本目的——就是要消灭法西斯、要解放祖国以及欧洲各国在纳粹铁蹄下被奴役压迫的人民,我们总不能看着我们的人民在迎来解放的前夕——又继续被法西斯匪徒胁迫绑架到更深远的沦陷区、去继续受苦吧?!况且,还得想想,对于方面军首长来说——8000人口,大概能提供不少于3000人的补充兵员,未来起码能保障1个师的作战;而这一整大片地区的10多万人口呢?——又能提供多少呢?要让人民群众真切地看到,红军的解放不该是空话,——为了营解救不论人数多少的祖国同胞、红军都会组织严密复杂的作战行动。如此一来,将会极大地提高新解放地区人民踊跃参军的积极性,方面军在新一年里组织的进攻战役——补充兵员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 “我就说嘛,无利不起早呀?!”克利曼诺夫阴阳怪气儿地说,“标榜了半天,原来是将军们的‘征兵广告’呀……” “好了,克利曼诺夫,”奥古洛夫严肃地打断,“不管是什么、不管你怎么想,——命令已经下达了、就必须执行,我们今晚就出发!谢留宾,你来介绍介绍我们掌握的这一地区的敌情。” **鹏从档案袋里掏出一叠文件,以及一张放大的照片,照片里是一个高傲的德军军官:“这是该地区德军的最高指挥官——党卫军海夫朗中校,从1942年起就来苏联战场服役,去年年初担任了这一地区的占领军指挥官,指挥部就设在3座村子中——最靠近德军主力部队防线的库奇梅尔村。这个人没有指挥过野战部队或武装党卫军的经验,主要职责是对占领区的行政统治。方面军情报部认为,德国人很可能会逐步地迁移集中村民,——向北、转移到德军主力部队防线内、到达能通铁路的城镇,再由火车运往德国大后方……” ※※※ 然而,还没到天黑的时候,行动小组就被卡车急急火火地拉到了苏军前线的野战机场。土石夯筑的简易跑道上,几架Ли—2运输机正强劲地轰鸣着,两侧机翼上的4台引擎飞速转动,螺旋桨掀起的强风卷起地面上的尘土、掀动着军人们大衣的衣领和下摆,一百多苏军伞兵正整装待发。 机场指挥所旁,几个苏军校尉军官正在向1个将军汇报商议着行动计划细节。其中,就有在方面军司令部里、直接管辖奥古洛夫行动小组的处长——波尔塔波夫中校。 “怎么这么急?现在还不到18点钟,”奥古洛夫跳下卡车、向波尔塔波夫中校敬礼报到后问道,“原计划不应该是让我们先空降过去吗?” “原计划是如此,但是现在情况突然变了,”波尔塔波夫中校还礼后、又抬手捂着大风中的棉军帽,“刚刚传来的情报,德国人今天突然提前行动了,3座控制得最严的村子——最靠近红军战线的罗普霍伊村,德军已经开始强迫转移村民了,还有周围一些距离较远的村子里——也抓了一些村民,总数大约有4000人——被转移到德军控制的另两座村子去了。看样子,这两座村子的迁移也会很快展开,所以原定的行动计划要调整,你的小组、以及一部分空降兵先遣队要提前出发。另外为了从正面配合营救、方面军主力部队还抽调了两个不满编的坦克营、大约50辆坦克,加强一部分摩托化步兵分队,组成1支快速支队迅速穿插过去。” “好,我知道了,”奥古洛夫立即奉命道,“我去告诉我的部下们,我们可以马上起飞。”说完,转身向行动小组的组员们跑去。 “我看最‘快’的办法莫过于——直接取消行动。”当听完奥古洛夫通报的情况变化后,克利曼诺夫照例又扯起了风凉话。 “好了!”**鹏立即严厉地制止道,“上级首长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我们和空降兵先遣队要马上起飞!” 下午18点20分,夕阳西下,红彤彤的晚霞映红了雪原大地。几架搭载着行动小组和苏军空降兵先遣分队的Ли—2运输机轰鸣着、从苏军前线野战机场上滑跑起飞了。 同时、在天空中,一群来自其他野战机场的ИЛ—2强击机和Пе—2轰炸机编队——在Ла—7战斗机群的掩护下、“嗡嗡”轰鸣着从这座机场上空呼啸飞过,飞向德军占领区的方向。 ※※※ 当晚,刚刚入夜时的19点,行动小组和苏军空降兵先遣队乘坐的运输机群,飞临了游击队活动的山区上空。 运输机在天空中“嗡嗡”盘旋着,苏军飞行员从驾驶舱里敏锐地发现了地面上、游击队为引导空投所燃起的“T”字型火堆。各架飞机的机舱里,绿色的空降灯立即亮了起来,身穿伞降装具的行动小组和伞兵们鱼贯向着舱门移动。 夜空中,一条条黑影敏捷地跳出了一架架机舱,在黑暗中撑开降落伞、向地面上漆黑的山林空地间飘落而去,降落在松软蓬厚的雪地上。 “T”字型的火堆还在熊熊燃烧,呼呼猎猎的焰苗照亮了四周夜幕下的雪地。落地后,散落各处的行动小组成员和苏军伞兵们立刻收拢集结、撤收降落伞具,同时警觉地向四周戒备。火堆旁,几个身穿羊皮大袄、便装衣裤的游击队员们,背着杂乱的德制毛瑟98K手动步枪和MP—38冲锋枪、苏制纳干步枪等杂式枪械,看到奥古洛夫等人落地、立即迎了上来。 “指挥员在哪儿?”奥古洛夫首先问道。 “我是,”游击队员中,1个蓄着满脸络腮胡子、年约50岁的壮实汉子站了出来,“我是巴雅缅什斯基,是罗普霍伊村的农庄**,我指挥本地的游击队。您是伞兵指挥员?” “是的,我是指挥先遣分队的奥古洛夫大尉。”奥古洛夫也回答说,“听说敌情有变化,我们提前赶过来了。我们的战士们马上就收拢起来,先带我们去营地吧。” “好,你们可以跟我来,”巴雅缅什斯基说道,随即又向其他游击队员们大声吩咐着,“克图科维奇、巴彦达什涅,——你们去看看,等伞兵们集合起来以后,就把火灭了!” 游击队的营地,设在深山老林里,实际上——与其说是“营地”、不如说是1座临时的“村庄”更贴切些,各种残旧的帐篷和窝棚分布在高大参天的白桦林中,营地里除了游击队的战斗人员外、还有更多的男女老幼在这里长期地生活,——多数都是远近村庄里、不堪德军统治压榨才逃进山里来的村民。战争初期,罗普霍伊村的农庄**巴雅缅什斯基集合村里的青壮年、共青团员、红军伤员——最早拉起了一支200人左右的民兵游击队武装。起初,这支游击武装除了自保之外、对于山外兵锋正盛的德军来说,构不成任何威胁,如果德军不来山里进剿、游击队也不会出去主动招惹德军,为了生存、游击队员们甚至在深山里开垦出了庄稼,或者猎取野兽。但是两年多来,远近村庄的青年男女们、包括老弱妇孺,以及一些在战争初期被打散的苏军残兵、从战俘营里逃出来的俘虏,陆续越来越多地投奔到山里,还有本地其他一些零散的游击武装,营地便也像滚雪球般日益壮大了起来。为了生存,游击队终于开始主动出山去袭击一些德军补给分队和仓库,每一次袭击都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或多或少的食品和武器。德军也逐渐注意到了他们,不时派兵进剿、或派飞机来轰炸,营地经历了一次次摧残和磨难,每一次德军清剿、都要转移撤往更深的深山里,一些人在战斗中牺牲了,一些人被德军抓走了,一些人死于病饿,还有些人终究耐不住山里的饥寒——叛变出去投降了德军,营地的人口随着战斗和德军围剿而时多时少,但意志最坚定、始终不肯向统治者屈服的人们,最终还是咬着牙硬挺了过来,营地的人口最终还维持在了千人左右。 大约1年前,几个勇敢的游击队员冒险成功地渗透穿过了前方的德军战线,与苏军部队取得了联系,随后又经过几个月的甄别,从今年3、4月间起,随着苏军在战争中全面转入反攻、只要条件允许——便时常会派飞机来空投些食品、武器和电台,甚至还有政工特派员,营地的生活和战斗条件获得了一些改观。最近几个月,苏军的反攻战线已经越打越近,对于游击队袭击德军后方和提供情报的需求越来越大,空投的支持也越来越大,远近村庄里的村民也更多地投奔到山里,游击队在德军控制的各村里也安插了内线,而德军由于前线兵力紧张、已经无暇再顾及到清剿游击队,山里营地的人口激增到两千人,因而食品武器的供应和生活战斗仍然还很艰苦。 “被强迫迁移的罗普霍伊村村民,大部分都集中转移到了距离德军主力部队很近库奇梅尔村,列什邦卡距离山里比较近,只转移去了少部分。”在营地里,被当作游击队指挥所的1间树皮窝棚里,昏暗的油灯下,巴雅缅什斯基指着桌上脏兮兮的地图介绍着,“在罗普霍伊,我的一部分队员已经去村里看过了,德国人在撤离前把能烧的东西都烧了——房子、仓库、草料都没剩下,不过有个别胆子大、机灵的年轻人趁乱逃出来了,还有人躲在地窖里、躲过了搜查。他们跑进山里来以后,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况。” 奥古洛夫和行动小组等人、以及一同空投来的苏军空降连连长杜尔马科夫中尉,和游击队的几个指挥员们都齐聚在棚子里。 “我是驻游击队的政工特派员柯乌科夫大尉,”旁边,1个身穿黑皮衣、身材瘦削的指挥员说道,斜挎在胸前的细皮带上、在腰部处挂着1具粗大嚣张的木质枪套,1支乌亮的毛瑟“二十响”手枪插在套里,“这些跑来的村民说,——执行强迫迁移任务的德军部队大约有1个营,另外还包括‘俄罗斯志愿合作者’1个连,再加上俄奸伪警察,总数大约有800人,但是他们缺少重武器、卡车也不多,‘志愿合作者’部队和村民一样——完全依靠徒步行军。” “嗯,这很重要。”奥古洛夫盯着地图,暂时还没有发表过多意见。 “人聚集得越多,转移起来就会越慢。”**鹏断定说,接着又问:“德国人控制的两座大村子——各有多少守卫兵力?” “列什邦卡距离山里比较近,所以防卫兵力多一些——大概有两个多营、加上‘志愿合作者’部队,有1700人左右,”巴雅缅什斯基介绍说,“库奇梅尔距离德军主力部队战线比较近,兵力相对较少、有约1200人,但德军指挥部就驻在那里,集中在两座村子里的占领军都由那里统一调遣。” “强迫迁移过去的村民大多是怎么安置的?”**鹏又问。 “我们侦察到的、和内线报告说,——少部分集中在村上的马棚和仓库里,大部分分散塞进了各家各户临时居住。”巴雅缅什斯基回答。 “嗯,德国人这么做不会是长久之计,”**鹏转过脸看着奥古洛夫、说道,“看情况——德军最快可能明天就会把列什邦卡村的村民也强迫迁往库齐梅尔,那里靠近德军主力部队防线,要是真的去了那儿,我们也就真的没办法了。” 奥古洛夫赞同地点点头,旋即又接着问:“德军都依靠哪些手段互相联络?” “德军驻地之间有电话线,另外还配有无线电。”巴雅缅什斯基又回答,“总之,通讯指挥很畅通。” “还有什么关于通讯的具体情况吗?” “只有我们看到的这些了,另外还有村里德军通讯室的地点,”巴雅缅什斯基无奈地摊摊手,“不过,我们营地里押着几个德军俘虏,他们有的人是驻扎列什邦卡村的、或许知道通讯之类的具体情况。” “哦?好吧,——我们提审他们!”奥古洛夫说,但是显然没有抱很大希望。 很不巧,游击队营地里押着的5个德军俘虏,确实有两人是驻扎过列什邦卡村的,但都只是步兵而已,对于电话和无线电等通讯情况都不甚清楚。但是,奥古洛夫和**鹏、库珀什涅金还是审问出——列什邦卡村和库奇梅尔间的电话联络是单线联系,从列什邦卡只能拨通和接听库奇梅尔一地的电话;另外,在两地之间的电话线路沿线,有德军通讯查线兵在日夜定时巡逻,随时防备游击队破坏、保障电话畅通……。——知道了这些,奥古洛夫的新的行动方案也就逐渐成形了。 押走德军俘虏后,思虑稍顷,奥古洛夫便抬起头来、首先对巴雅缅什斯基吩咐说:“巴雅缅什斯基同志,你们要首先行动,——跟我们一起空投下来的武器,马上分发给队员们,立即派一部分得力的队员到周围远一些的村子里去征集雪爬犁——有多少就征集多少,到库奇梅尔村附近去、准备接人。游击队主力到列什邦卡村外隐蔽待命,如果发现德军出村撤离,就立即进村去转移村民。” 巴雅缅什斯基听了一怔。 “别发愣了,赶快照做吧!”奥古洛夫刻不容缓地催促道。一旁的布季先科耶维奇眯着笑眼坏笑着:“是的,赶快照做吧,巴雅缅什斯基同志,大尉同志又有他的‘疯狂计划’了,我们只要照着做——准没错!”说完又俏皮地挤挤眼。 巴雅缅什斯基转身布置队员去了。然后,奥古洛夫又对**鹏说:“拟电文、通知上级,——要求机械化快速支队立即出发、向库奇梅尔村奔袭,务必在凌晨3点半之前赶到该村附近,制造佯攻态势,只要德国人撤离村子、就立刻攻进去占领;要求两个空降突击营在凌晨3点半左右向山区空投,增加‘我军将要进攻’的假象。” “明白!”**鹏立即果断地奉命答道。 奥古洛夫又接着指令:“再之后,你、我和帕什纳波夫、尤马——我们去两村之间,切断电话线、再把我们的电话机接入进去,空降先遣队跟我们一起去,带上所有迫击炮和45毫米野炮,把德军的查线巡逻兵都干掉。凌晨3点半,用先遣队的轻快火炮制造我军进攻的假象,枪炮声响起来以后,就立刻给列什邦卡村的德军打电话——告诉他们‘俄国人突然进攻了’、炮火很猛、命令他们立即放弃村民、向库奇梅尔方向的指挥部集结靠拢,等村里的德军一撤离,游击队就立即进村组织村民转移。同时我们会打电话给库奇梅尔村的德军指挥部,同样报告说‘俄国人进攻了’、‘还有游击队袭击和空降兵’、‘正在撤离村子’,要他们也撤,等他们一出村、快速支队就会发起攻击占领库齐梅尔。等村子拿下来了,游击队征集来的雪爬犁就进村接村民转移。” 帕什纳波夫和尤马也答道:“是!明白大尉同志。” “我的连队有4门82毫米迫击炮和两门一起空投下来的45毫米野炮,”苏军空降连连长杜尔马科夫中尉在一旁说,“还有轻重机枪,我们可以在两村之间制造一定的佯攻假象,但维持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露馅儿。” “不会时间太长的,”奥古洛夫说,“我的行动小组和游击队员会在列什邦卡村里搞些‘动静’,德国人里外就分不清了。” “斯捷潘、库珀什涅金、布季先科耶维奇和克利曼诺夫,你们渗透潜入列什邦卡村,干掉德军岗哨,用炸药——把德军的无线电尽量都破坏掉,另外再搞些爆炸破坏、制造些混乱。一定要在凌晨3点半炸响!等你们炸了——我们的空降先遣队就立刻打响佯攻的枪炮。注意!——你们几个的行动是关键!一定要成功炸毁无线电!不能让两村的德军很快联系上,为我们往库奇梅尔打电话——争取到时间!”奥古洛夫最后着重叮嘱道。 “明白!大尉同志!” “明白!大尉同志!” 姚四喜和库珀什涅金、布季先科耶维奇、克利曼诺夫几个人坚定地奉命回答。 “我们真正的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德军——按我们的意图移动,”**鹏最后总结着补充说,“我军战线正面的德军防线还没有完全收缩撤走,我军前锋距离这儿有35公里以上,机械化快速支队要绕过德军野战部队、凌晨3点半到达库奇梅尔,——现在就得出发!库奇梅尔距离德军主力部队防线只有12公里不到、要防止他们的主力部队出来增援。” “对!我们可以要求空军空袭德军的主力部队新防线。”奥古洛夫立即赞同。 “另外,”**鹏接着说,“去偏远距离的各村征集雪爬犁很重要,最好是政工特派员亲自带人去,征集到达库奇梅尔附近后,和快速支队的互相识别、协调也要安排准确!快速支队接到村民以后要立即缩回,向东南方向转移,如果不能进山就分散到偏远各村去,如果雪爬犁和骡马不够,我们的坦克、装甲车和卡车也能够负担牵引爬犁,或者直接搭载一些村民。” “好!我亲自带人去!”柯乌科夫立即回答说。 “我们应该通知快速支队,出发时尽量带一些牵引车,能够装载一些村民、拖拽一些雪爬犁。”奥古洛夫也说。 “快速支队必须按时赶到,否则仅凭一通电话和远距离上的枪炮声——恐怕是吓不走库奇梅尔的德军的。”库珀什涅金强调着提醒道,“我军战线距离这里直线距离就有35公里以上,快速支队还要迂回绕过正面可能的德军,如果不能及时赶到或者去晚了——天亮以后、德军主力防线上的部队可能会出来反扑,到时候只凭快速支队的兵力装备恐怕很难阻击住他们。” “嗯,有道理,”**鹏也附和说,“按直线距离35公里计算,绕过可能的德军部队,路程大概会有50到60公里,考虑到夜间、雪地行军——5个小时赶到应该不成问题。不过我看,不管快速支队能不能及时赶到,我们还能要求空军对北面的德军主力部队防线发起空袭。快速支队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空袭也能把德军主力部队吓在防线上不敢出来,给快速支队和掩护村民转移争取些时间。” “很好,这么办没问题。”奥古洛夫准予道,“两个空降突击营在山里空降——完全能够作为扰乱德军视听的佯动,如果快速支队不能按时穿插赶到,就出山去、向列什邦卡追击、尽全力把德国人黏住!” “现在的时间是20点半了,”**鹏最后说,“时间紧迫,我们赶快各自行动吧。”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