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风雨从军行- 1943年(我14岁)小说:风雨从军行 作者:铁军 更新时间:2021/7/13 0:19:31 老兵口述回忆录:〖风雨从军行〗 口述:张学仁 1943年(14岁) 从巨山根据地的卫校毕业后,我被分到新四军第三军分区的铜山县大队9连作卫生员。 当时的铜山县大队实际上是一个营的编制,下设三个连。 我们的大队长,也就是营长叫张家齐,是个老红军。副营长叫马占龙,是从国民党部队那边跑过来的老兵,还是个50岁左右的胡子老头。教导员叫薜光,当时是个20来岁的年轻人。 营长张家齐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牺牲了。 副营长马占龙这个人很有意思。1947年我军撤退到山东,马占龙不愿离开家乡,就没有跟着部队到山东,自个儿悄悄跑回家去了,从此沓无音讯,估计是遭遇了当时地主还乡团的毒手。 至于教导员薜光,在抗战后期我就失去了他的音讯,没曾想到十多年后,我竟在贵州偶然见到了他,这次见面倒很有戏剧性。 1956年我在西南军区重庆北培步校任卫生科长,奉命去云南接收新兵,返回重庆时途经贵阳。 当时我们一行住在贵阳军分区招待所,吃早饭时我对面坐着一个军人,我觉得此人很面熟,端详了一会儿,便开口对他说:“我见你很面熟,你是不是在华东新四军部队呆过?” 他怔了一下,回答说:“是啊!” 我又问道:“你是不是在新四军4师12旅呆过?” 他又楞了一下,回答说:“是啊!” 我又问道:“再之前,你是不是在铜山大队呆过?” 他回答说:“是啊!” 我接着说:“这就对了,你是不是叫薜光?” 他吃了一惊说:“是啊!你怎么认识我?” 其实这也不奇怪,当年我分到铜山大队时才14岁,这都过了十几年了。人从少年到青年,模样变化会很大,但薜光当年20来岁已经是成年人了,人从青年到中年变化不大,自然好认。 这时我对他说:“你回忆一下,当年铜山大队打**时,铜山大队是不是有个卫生员叫张学仁……。” 他说:“是啊!是啊!我认识的那个张学仁,他是我们大队9连的卫生员啊!” 我说:“我就是张学仁啊!” 他大吃一惊,立刻站起来,又仔细端详了我好一阵说:“你就是张学仁啊!你怎么长这么高啦?……” 话没说完,我俩便手拉着手,脸对着脸哈哈大笑起来。 当时我俩都很感叹,真是不容易啊!经历过那么残酷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大家分手后大都不知道音讯。居然俩人都还活了下来,最后还这么奇迹般地见了一面。 这时我才知道,薜光此时已是贵阳军分区的政委了。 1943年,我们铜山县大队的医护人员配制是这样的。大队部(营部)里设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下面三个连,分别为7连、8连、9连,每个连设一个卫生员。当时,我被分到9连作卫生员。 另外,当时7连的卫生员是谁?他的模样我还记得,但名字我忘记了,这个人后来也牺牲了。 我记得8连卫生员叫杨德生,我也没想到后来和他见面已是25年之后的事了。 那是1967年毛**在京接见全军团级以上干部。在去北京之前,成都军区召集我们这批赴京参会人员开一个出发前的准备会。 在会议休息时,我见到杨德生和我在成都军区干疗院的同事梁胖子(梁德甫,内科主任)正在聊天。同样,也是由于当年我年纪小而后来变化大的原因,结果当时我认出了杨德生,但他没认出我来。最后俩人相认之后,照例又是一番生死感叹,唏嘘不已……。 我这位老战友杨德生离休后在成都神仙树省军区干休所休息。这两年也没有他的音讯了,估计他也走了,毕竟他的年纪比我大啊! 我记得当年我们9连的连长叫周静、指导员叫陈庚升,还有一个专职的党支部**,名字记不清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抗战时期新四军部队里的**员都秘密的,战士们谁也不知道谁是**员,只有连长、指导员和专职**才知道。 现在想来,那时连里的党支部专职**,也就相当于副连长吧。 除了这三个人之外,连部里还有文化教员、通讯员、卫生员、司号员,这也就是后来人常说的“五大员”。 我们指导员陈庚升在1944年秋天攻打灵壁县东边的虞姬墓镇鬼子据点的战斗中牺牲了。 我们连长周静后来在1947年皖北敌后作战中牺牲了,牺牲时是华野南挺支队(12旅)77团3营的营长。 除了他们俩,我们9连牺牲的战士就太多了。古人所说“十不存一”,可在我们新四军里,这个数字那可是只会多不会少啊! 现在回想起来,为了驱逐日寇,为了打败老蒋,为了建立新中国,我们身边牺牲的战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如今就这么一眨眼的时间,不知不觉就是70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闭上眼睛,还能清清楚楚地想起他们生前的模样来,尽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我已经叫不出名字了,但他们当年的模样我可是记得清楚,怎么也忘不了啊!只可惜他们都没有活着看到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 从三分区卫校毕业分到9连后,我就负责全连一百多号人的常见病治疗和战伤救护。 那时上级给卫生员配发的装备就是一个布做的医疗挎包,我们都习惯叫它为“药包”。药包里面有十几种西药,还有碘酒、红汞和一些绷带。 由于我那时年纪小,还不到15岁,药包沉重,长期斜挎在肩上,所以直到现在,我的两个肩头还是一边高一边低。 平时行军,卫生员随连部行动,一个连三个排,行军时一个排在前,当中是连部五大员,后面两个排。打仗时卫生员属于二梯队。 那时我们经常和小鬼子打仗,但打的大仗很少,大多是些小仗。 为什么只能打小仗呢?主要原因是我们弹药不够,每个战士还不到10发子弹,打起来不到两分钟,子弹就打光了。在剩下的时间里只有两个选择,要嘛吹冲锋号上去拼刺刀,要嘛就干脆利落地赶快撤退。 即使这样,我们还得坚持抗战打鬼子,而且你不打小鬼子,他也要来扫荡根据地找着你打。 1943年我参加的战斗大都在铜山县境内,由于敌強我弱,基本上是以鬼子伪军主动扫荡和我们被动反扫荡为主。 那时我们的作战方式主要是游击战和伏击战,战斗规模都不大,即便是打伏击成功,战果也就是消灭几个鬼子和十几个伪军,缴获十来支枪。如果能再缴获一挺歪把子或者捷克式机枪,那就是比较大的胜仗了。 当年我们反扫荡的主要目的是掩护根据地群众的撤退转移,主要战斗任务是骚扰伏击敌人,我下连队第一年里参加的战斗多数是这种性质。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