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六章:六贼七害小说:源远流长 作者:金蝉 更新时间:2023/8/19 21:13:32 听了古稀老人如此讲解,心里觉得很提气,姜太公如此管理国家,特别厉法治吏,让官吏真的做到不敢腐,不想腐的境地,这样的国家就是想不发展都不可能,但想想如今是个什么样子,可以用毫无顾忌来形容,有的地方塌方式的**,大官大贪,小官巨贪,拽出一个就是百万、千万,亿万、十几亿、几百亿、千亿,关键现在再怎么贪也不用担心危及生命,这就像撞大运,万一漏网呢,所以越抓越多,前仆后继,这就像粪坑里抓苍蝇,不把适合苍蝇产生的粪坑给铲除了,那么多的苍蝇抓得完么?不厉法治吏,小打小闹,隔着靴子挠痒痒,这不是糊弄自己么? 实际上贪官不是不怕死,关键是死不了,如果设立一个门槛,超过了五十万就掉脑袋,情况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我沉默了! 古稀老人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他还在继续说历史:“文王问姜太公,‘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这是一个为政者最关心的问题,推崇什么,贬抑什么,获取什么,弃舍什么,禁止什么与提倡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可以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大问题,所以文王就这样问计于姜太公! 面对着周文王的发问,太公想了一下,然后从容作答说,“取诚信,去诈伪,禁**,止奢侈!”。 姜太公的此番回答,使我们看到了,远在那个年代,统治阶层即已对诈伪、奢侈之举有所警惕与防范,也知道这些行为会毁坏社会风气,毁坏国人素养,不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长治久安,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姜太公这些论述观点,说这些还都是姜太公的泛泛而论的话,那么,接下来姜太公的总结性语言,便无疑为今人的如何辩人识人敲响了警钟。 姜太公谈到,一个国家,无论官吏无论平民,均存有“六贼”“七害”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存在,老百姓还好说一点,如果仅仅是极个别老百姓姑且还能承受,毕竟影响有限,如果是一个官吏那影响就不是他一个人,那是一大片,这“六贼”“七害”说到底还是治理官吏为要领,只有官吏被治理好了,就会形成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那么,我们就看看姜太公所说的这“六贼”又是指的是哪“六贼”呢? 六贼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 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弱者,伤庶人之业”! 观此“六贼”,多为姜太公劝说周文王的治国用吏选人之道,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讲,关系也是极其重大,把伤王的王换成国家、民族,这不正击中一些行为现象的要害么? 我们再看看下面的“七害”都是些什么! “七害”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者;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者;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者;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者;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者;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者,;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者。 “七害”中,所有的情况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特别是于今天的人们联系较多的是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这四害。有名无实,言行不一,掩人之善而道人之恶,这样的小人,随处可见,不得不防。外表谦恭,衣着朴素,看似不贪图富贵,甚至自称不求名不求利而以隐士自居,这样的人,其实正如太公望所批驳的那样——“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不仅是王,即使是今天的普通一民,也应擦亮眼睛,认清其本来面目,不要被假象蒙住了眼睛,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或者交朋友,那是有百害无一利,甚至被他卖了还傻傻地帮他数钱,数他卖自己的钱。而那些博闻擅辩,好发不着边际的高论,以此装点门面者,即使身处偏远之所而好批评时政时俗者,更是值得今人所警惕。那些终日围绕领导左右,不离上峰身边,时不时的以不着边际与脱离实际的空论来忽悠身边众人者,更需加倍小心,这些人无廉耻、无底线,为了蝇头小利,都能把祖宗都卖了眼睛都不眨一下,这样的人不仅是可恨,更是可悲,不仅为贼且为害,以空洞之学术论调,显示个人之学识渊博,而临到危机关头非缩头即顾命,此类人,实为古今公贼,今昔公害! 姜太公还有治吏中的六贼、七害切中了社会上一些人、一些现象的要害,认识他们,警惕他们会让社会和人少走很多弯路,心不累,拥抱自己的生活。姜太公认为: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并将这六贼七害曝光于人们的眼前,这对一个社会的进步更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掩卷有思,学习姜太公的治国思想让人更明辨是非,太公望眼中之“六贼七害”,虽与今人所处历史角度不同,但,其剥丝见缕之分析以及高屋建瓴之总括,确乎经典,今人三思,更值得我们认真领会,深刻地学习!”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