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五帝正传>五帝正传第四十八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五帝正传第四十八章

小说:五帝正传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3/10/26 17:37:09

五帝正传第四十八章,其实就武功而然,共工虽然逊色于颛顼,相差不大,但是就双方的心境和定力比拼,距离就大了。颛顼是帝王定力,是圣人心胸,能够做到荣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根本就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可以应付自如。小共工没有这个本事,顺境自然是气势如虎,逆境就会心浮气躁,这是由两个人先天拥有的素质决定的,不是后天通过学习可以弥补的。

如果小共工心态平和,以防守为主,虽然最后也会败,不过可以持久一些,但是当他急于转败为胜,没有量力而行的时候,就犯了兵家大忌,盛而衰,衰而竭,因此在一轮急攻之后,没有收到想要的效果,会感觉气馁,后劲跟不上了。后劲跟不上,方天画戟轮动的功率自然就减慢了。而颛顼是剑术大家,对于武术,人性都有深通,哪里会看不出来,因此趁小共工后劲不济,画戟轮动变慢就由守变攻。天罡剑突然变招,先是海雨天风,随后是风吹落花,紧接着是长江三叠浪,一招比一招快,一招比一招变化多。给小共工的感觉四面八方都是利剑在飞舞,自己全身落入了旋涡中心,四肢百骸被剑芒捆绑,自然是心中大骇,只能拼命抵挡,用尽最后的力气去维护周身,但是这种维护是非常耗损体力的,他的体力本来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这一拼劲全力抵挡,体内的功力就像长江决口似的,根本就阻止不住,结果自然是手忙脚乱,体力衰竭的状况更加明显。当颛顼使出凌厉一招剑削华山,小共工的画戟跟不上了,结果脖子上中了剑招,虽然没有立刻死掉,鲜血却像喷泉一般地往外涌,立刻成了血人,高大的身体晃了几晃,从马上载了下去,再也站不起来了。

小共工的几个卫士见状涌上前去,小共工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结果是嘴唇歙动了一下,眼睛闭上了,一代枭雄就这样魂归黄泉了。这时候颛顼指着小共工的身体对几个卫士说:“把你们的主人带走吧!不要忘了主人说过的话,孤王的大军先不攻城,免得无辜的生灵受到伤害。”

一场大战随着小共工死去尘埃落定,颛顼的脸上仍旧是一副淡定的表情,回到了指挥部,部将和臣僚自然要恭维一番,颛顼坦然地接受了大家的祝贺,但是脸上并没有显示出过于兴奋的表情,眼睛里反倒是有些落寞,因为颛顼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很难遇见小共工这样的武功高手,从此以后只能“独孤求败”了,一个没有对手的英雄是寂寞的,那种寂寞的感觉有时候可以杀人。

当然,颛顼发现在这些恭维的臣僚和将左中,没有湖鱼,而他最想看见的人就是湖鱼,因为最懂他的人是湖鱼。觉得奇怪,不知道湖鱼做什么去了,就派出侍卫去找。

此刻的湖鱼坐在城外的小河边,优哉游哉地浏览着湖光山色,脚下的小溪中,很多小鱼小虾在繁忙地觅食,在嬉戏,他感觉有趣,就不时地弯下腰,伸出白净的手指**一二,结果小鱼小虾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湖鱼在感到可笑的同时,却替它们感到悲哀,因为弱小,它们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他愿意,可以随时随地地夺走它们的生命,动物界如此,人类差不多。由此推演到国家也是如此。天朝因为强大,谁侵犯了天朝的利益只有一条路:灭亡。这个道理是多么简单,为什么那些部落首领会视而不见?妄图以微薄之力抵抗天兵,结果是自我毁灭。

像小共工这样的人也算豪杰,却看不明白他领导的部落对抗天朝是螳臂当车,自取灭亡。天朝的优秀制度决定了,没有哪个部落可能成为她的对手,只要她愿意,可以消灭一切不愿意归附的种族,那么她愿意这样做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她的当家人是颛顼。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君王,在这个世界上,和颛顼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豪杰是悲哀的,小共工只是个开始,因为颛顼的战马不会停下来,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个小共工会倒在颛顼的马蹄下。

下面的事情是部队继续推进还是收兵回营?颛顼怎么想?当然是继续推进。颛顼上任之后已经把整个冀州收入囊中,现在又打败了最大的敌人——小共工,下一步就是平定整个河南,然后像安徽甘肃等地开拓的事情了。在这样一场史无前例的征伐当中,自己作为谋臣,当然不能隔岸观火,运筹帷幄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失去价值。湖鱼明白遇到颛顼是幸运的,因为像自己这样的人,如果遇到了小富即安的君王只能平庸地生活。那将是痛苦的一生,因为他不能像一般百姓那样低欲望地活着,就会非常孤独。这个世界上的规律就是这样,越是有才华的,有欲望的人越是容易孤独,越不容易被身边的人理解,甚至连对话的人都不容易遇到,那是多么悲催的事情?颛顼的出现就是黑夜里一盏明灯,不但给了自己舞台,还给了自己解除寂寞的场所,让自己逃离了平庸和庸俗。因为湖鱼明白自己的长处是谋大事,只有遇到君王一类的人才容易得到施展,不是给君王拍马屁,因为君王身边永远不会缺少拍马屁的人,所以他就躲到河边观鱼来了。

看见颛顼侍卫出现,湖鱼站了起来,知道对方是来找自己的,就回到了颛顼的指挥部,此刻的指挥部里只剩下定水在,很显然,颛顼留下定水是在商讨大事,因为定水最大的长处不是上阵杀敌,虽然定水会武功。

“湖爱卿,说说你的想法。”颛顼面色和蔼地说,打了胜仗,大家都开心,颛顼自然也不例外。

“大王的军队不准备入城?”湖鱼问。

“湖爱卿认为有这个必要?”颛顼反问,现在,军队入城唯一的优点是炫耀武力,缺点多了,最大的缺点是扰民。

“城里还有不少小共工手下的官员,当然,也有部族的首领。在臣看来,他们会打开城门迎接大王的,那就不如让他们进入军营来拜见大王。”湖鱼说,他是反对为了虚荣而炫耀的,因为那样做在心底里会刺激共工族的官员和百姓,他们会觉得是侮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小共工死了,共工族并没有灭亡,真正从心底里收复这样一支大族,绝非短时间可以办到的,因此任何负面的侮辱都会给以后的工作增加同化难度。军队可以在瞬间打败它的敌人,但是军队不可能在瞬间征服人心,颛顼的目的是让共工族最终归于华夏大家庭,湖鱼明白颛顼的目的,因此提出了这样的意见。

“定水也是这个意思。”颛顼笑了,主要的大事君臣一心,这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情。

“辉山县城人口众多,共工族中绝大多数人都居住在城里,可以先把管理权力交给共工手下的官员,等到人心安定了,大王再派来我们的官员来进行疏导,管理,这样做可以事半功倍。至于不是共工族的部落中人,让他们回归原地,头人归顺天朝的,可以封官做管理工作,不愿意归顺天朝的,或者反对我们的,就地消灭,可以适当地杀鸡儆猴。”湖鱼说,他早就想好了善后的工作怎么安排,准备提供给颛顼,现在见颛顼问,趁机说了出来。

“湖爱卿的意思是,把共工族和别的族分开处置,分头管理?”颛顼问,他到没有想到这一点,当然不知道这样处置有什么好处。

“臣以为,战事虽然结束,民众抵抗的心里并没有彻底消除,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机会。分而治之的好处是,削弱他们报团取暖的意志,让他们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湖鱼说。

颛顼看看定水,见定水点头同意湖鱼的提议,就命令卫士去城里公布颛顼的决定,然后问湖鱼:“湖爱卿,辉山县城的事情基本结束了,我们研究下一步的动作,数万大军居住在城外不是办法。耗费粮草不说,还容易惹事生非。定水的意见是不要把大军撤回去,趁部队士气旺盛的时候继续出击别的部落,更多的扩大天朝的土地和影响,湖爱卿感觉如何?”

“臣同意定大夫的提议,天朝征伐的脚步不应该停止,每一次出兵都由京城出发,增加路程不说,还增加不少开资。这一次我们平定小共工叛乱,部队损失很小,可以命令部分将领率领王师继续北伐,如此一来军队不用返回就可以作战,即缩短了路程,又节省了粮草。至于大王,可以坐阵辉山县城,也可以回到京师等候消息。”

“湖爱卿是说,下面的军事行动孤就不用参与了?”颛顼感觉湖鱼的建议有些突兀,一时间转不过弯来,因此诧异地问。

“除非前面再遇见小共工这样的枭雄。不过在臣看来,这个可能性不大,那么就不必杀鸡用牛刀了。”湖鱼解释说。

很显然,湖鱼的意思是,部队既然出来了,就要做到利益的最大化。至于打仗的事情也不一定每一次都需要颛顼亲自出马,应该给将军们机会,这样他们独立带兵的能力就会锻炼出来,颛顼也没有必要那么辛苦,因为天朝的很多大事还等着颛顼去做决定。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任务不应该是专一的军事,实事求是来说,治理政事才是国王应该做的“正经事。”而且据湖鱼了解,前面的部落虽然不少,但是规模大的不多,许多部落还处在原始社会中后期,不论是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都和天朝没有办法相提并论。这样的战争颛顼去打,打赢了不会增添光彩,打输了会失去威望,算是输赢都没有收获的战争,颛顼去打没有意义,所以湖鱼才提议把征伐的权利交给将军。对于将军来说,这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好机会,相信每一个将军都愿意干。

“大王,以后随着部队征讨的规模不断扩大,归附天朝的部落会越来越多,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天朝需要很多能够治事的官员,有文化的官员。臣认为,这件事必须抓紧去做,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不仅仅是军事征服,而是文化征服,被征服的部落才会更快地被我们同化。”

“这个提议好,是个深谋远虑的问题。孤王回去立刻着手,成立专业部门办理此事。”颛顼感觉到了湖鱼的高瞻远瞩,同意了。

颛顼全盘的接受了湖鱼的意见,真的把部队留在了当地,任命定水做总督,指挥各个将军的征伐事宜,他和湖鱼带着少部分军队回到了京师。风后早就接到湖鱼派人送来的喜报,率领文武百官去南门迎接颛顼的人马。

颛顼的又一次征伐胜利彻底地说服了天朝的文武大臣,因为小共工的名气,底蕴,共工族的势力,都不是公孙大衣领导的幽燕族可以比的。颛顼在出发前,即使看好颛顼可以取胜的官员也认为就是胜利也会是惨胜,哪知道在长仓受伤,颛顼差不多凭一人之力打赢了这场战争。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即使最顽固的官员也不再认为颛顼是凭侥幸赢得了这场胜利,那么颛顼要进行更广泛的征伐,继续扩大天朝的版图,当然不会听到反对的声音,因为所有的官员都相信,天朝只要有颛顼统领,就会无往不胜,颛顼的个人威望终于达到了和黄帝一样的高度,甚至有过之。

已经处于夕阳,缺少进取心的风后,心中同样出现了“死灰复燃”的激情,感觉和这样的大王共事,非但可以发挥余热,甚至可能出现第二春,因此在迎接颛顼回朝的第二天朝会上,当颛顼让大臣讨论天朝帝国下一步计划和走势的时候,风后第一个站了出来。

“大王,毫无疑问,天朝在大王的圣明领导下,正在大踏步地像前所没有的帝国迈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天朝的声音,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了,大家毫不怀疑,未来的帝国领土,人口,统治的区域应该是成倍地增长。为了配合军事上的胜利,政治上,文化教育上,经济上,应该同步发展,把更多被征服部族尽快地变成华夏民族一份子,大家享有同一样的富裕,同一种文化和信仰,这是必须做到的。只有文化信仰相同了,大家用同一种声音发声,都认同是一个大家庭的人员,华夏民族才会真正地强大。”

“说的好,老相国之言真是老成谋国啊!”颛顼听到这,忍不住打断了风后的提议,感觉满意。孤之所以没有率领军队继续征讨,就是接受了湖鱼的意见,把工作重心转到治国理政上来,因为颛顼并不想做个只会打仗的**者,他最终目的是要创建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那么强大无比的帝国当然不能只靠军事来体现,它应该是综合性的,首要的是文化信仰的强大,一个只是持有武力,而文化信仰缺失的国家,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强大。这一点颛顼比任何人都清楚,风后的提议在强调这一点,的确是大家风范。拥有战略眼光,说明君臣两个人终于可以合下一盘棋了,这对天朝是天大的喜事,因此他才显得兴致盎然。

看见颛顼同意自己的观点,风后继续说道:“富国强兵固然重要,然而文化道德洗礼才可能让华夏民族持久,天朝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教育传播律令,让无德无知者没有上升渠道,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不能不刻苦学习,不敢再轻视文化道德。也为后来归入我天朝者指明方向。在这人人都以武力大小决定国家或者部落富裕的历史时刻,我天朝要特立独行,敢为天下先,为后世千秋万代指明立国,做人的方向。”

风后这段话的立意就更深远了,他在告诉颛顼,天朝不能只是在你手里强大才行,这不是真正地强大,因为圣明的君王是不世出的,你不能指望代代都出杰出君王。但是有一样东西建立了,可以保证天朝世世代代都强大,就是德育和智育,为后世建造制度,有了制度保证,以后的君王,百姓都会照作,这样一来根基牢固了,配以强大的政治军事,国家自然就强大了。现在的世界上,并没有哪一个部族认识到这一点,多数部族还因循守旧地遵循武力至上的原则,一味地靠刀枪去占有人生的制高点,其实这种见识是肤浅的,即使强盛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经不起风浪,遇到比你军事更强大的,下场就是落荒而逃,支离破碎。

“老相国说的好,孤王照准执行。从明天开始,老相国可以牵头,修订现有的朝廷律令,把德育信仰和文化放在前面,让天朝的国民勇敢而不野蛮,善于创造而不贪婪,享受富贵而不怠惰。”颛顼立刻把风后的提议转化成了纲领性的语言,这足以证明他的悟性高于常人。在湖鱼的提示下,他已经有了加强文化信仰的想法,只是为了让被征服的氏族尽快地归化,而不像风后的提议那样高瞻远瞩,为千秋万代做储备。听了风后这样说,他立刻明白过去的想法过于狭隘了,因为天朝的江山不是哪一个的,是整个华夏民族的,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延续下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国家的大政方针必须明确,这样才可以保证后代的传承。

颛顼在执政后启用了被黄帝罢免的一些老臣,这些老臣在他执政初期的确给他找了不少麻烦,因为观点相左,双方合作的不是很合拍,也动过罢免他们的念头,但是因为他们忠于朝廷,对国家没有二心才容忍下去。现在想想,幸亏自己心胸的宽阔没有走错这一步,否则将留下巨大遗憾,哪里会得到这样好的治国良策?由此颛顼意识到,一个真正圣明的帝王海纳百川是必须的,因为人才一旦失去就无可挽回,损失不是可以拿金钱来衡量的。风后今天的提议是无价的,这样一想心里就有了惭愧的感觉。

“大王,老臣有话要说。”仓颉的话打断了颛顼的沉思,他才知道自己走神了,立刻打起精神说:“仓爱卿有话直说。”

仓颉是文字的缔造者,当初黄帝让他创造文字,他没有懈怠,一直在勤耕不辍,为天朝的文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说话直爽,从来不争权夺利,任劳任怨,颛顼对他是尊重的,在道德上一直把他看做是参照物。虽然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还是给了他说话的权利。

“大王,风后丞相的话点出了国家长治久安的死穴,是臣意识到而没有精确表达出来的东西。国家立国应该有它根本性的东西,就是拿什么东西做国家的精神支柱。例如,军队,法律,经济?都不是,因为国家立国的标准和做人的标准是一样的。做一个合格的人首先是看他的德行,那么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也必须以德为先导,而不是行霸权主义,一切靠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谁支配真理,如此一来,世界就成了强盗的世界,强盗世界只能充满杀戮,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好处,也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因此大王选才,不能只看这个人做事的能力,必须有个考量标准,老臣以为,这个考量的标准就是德行,要形成法规,让所有人知道,官员会去遵守,百姓就会照做,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社会风气就会变好,天朝自然而然会变得无比强大,这是千秋万代的课题,大王一定要把它做好,为华夏民族万世基业奠定基础。”仓颉虽然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因为笨嘴拙舌,平时说话简短,少有这样长篇大论的,今天之所以能够做到滔滔不绝,是风后的话题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因此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了。哪里知道话说多了,倒是很流畅,事后他自己也感觉奇怪。

颛顼在今天召集朝臣,本来是要商议具体事情的,却没有想到因为风后的开头,转向了研究百年大计的问题上,变战术问题为战略问题了。给国家定性今后的战略的方向他还没有认真想过,现在风后提出来,仓颉进行了补充说明,让他明白,原来的调子不能用了,今天就研究战略问题。如果能够把未来几百年的战略问题定下来,或者画出草图,岂不是大好事一桩?这样一想,仓颉的话音刚刚落地,就接过话去。“湖鱼,土生,木里,你们怎么不说话?”

颛顼点名的几个人都是他执政的肱骨之臣,是年轻士大夫的代表性人物,颛顼不希望在有关国家战略前途的问题上,他们落在老臣的后面,所以提示他们。而这几个人中,思想最深沉,看问题最久远的是湖鱼,但是湖鱼也没有去想天朝千秋万代以后的事情,因此当风后说出这番话,被震惊的羞愧不已。想不到在他的意识里已经廉颇老矣的父亲,思想这样深邃,思虑这样深远,看来自己并不是真的了解父亲,因此当颛顼点到自己名字的时候,他明白自己应该说些什么了。

“大王,小臣认为,两位老大人的话,为天朝的长治久安提出了保障性课题,如果这件事成功了,不但天朝会更加强大,而且会对整个人类做出极大贡献,这远不是打赢几场战争能够相提并论的。只是微臣并不熟悉文化教育,希望大王任命仓大夫具体负责,朝廷财政拿出钱财,多多支持这样的活动。”

“仓大夫,湖爱卿提议你去做这件事,孤王也觉得你是最好的人选,不知道仓大夫可以教给孤王些什么?”颛顼认为湖鱼的话有道理,就把目标对准了仓颉。

“大王,眼下的天朝只有部分皇族贵胄,官员的子弟对习字学文化有兴趣,当然,这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容易得到升迁能够做官有关系。但是这远远不够,天朝应该有个明确的规定,以后朝廷任命官员,官员得到提拔,文化考核放在第一位,如此一来不用任何人监督,贵胄和官员的子弟就会主动学习。但是这部分人占天朝的总人口不过百分之一二,人数太少,因此老臣建议普通贫民也要学习识字,朝廷可以拿出钱财,建立公学校舍,鼓励有担当的富裕人家建设校舍,贫民家庭子弟如果进入校舍学习,非但不用负担费用,朝廷还给予一定补贴,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因为害怕参加学习耽误了地里的农活而放弃了,还应该告诉他们,如果有知识文化,朝廷需要衙役的时候,就从识字的人中选拔,这样他们就会看见出路。有了利益的诱惑,很多人就会不请自来。若干年之后,朝廷就是不拿出钱财补贴他们,很多人也会主动学习。在臣看来,这样做才是长远的培养人才的办法。”

“你们觉得仓大夫的意见如何?”颛顼见仓颉讲到这打住了,就问大家说。

“臣觉得仓大夫的话有道理。”土生第一个表态,随后补充说:“当今的朝廷有财力办好这件事。”

“臣也认为仓大夫的提议可行。”木里紧跟着说,随后大家纷纷表态支持仓颉的提议,最后由颛顼拍板,天朝最有远见的事情就在颛顼朝落地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