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三章 鬼神:宣室篇(十二)改变中国的一天小说:时空旅人口述史 作者:光武 更新时间:2023/10/20 17:24:43 雒阳城郊的田埂上,成百上千的农民,正在隆冬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 随着一位年轻幕僚的指挥,农民们把收割后剩下来的麦秸有章法地堆在被犁了一遍的地里,点着后燃起了滚滚的浓烟。 公元前205年,当时还是汉王的高皇帝刘邦率军东入,河南王申阳投降,其地改为河南郡,与河东郡、河内郡合称“三河”,是西汉京畿范围内的郡级行政区,治所在雒阳,也就是如今的洛阳。 在河南郡微服私访、考察民情的代王刘恒,被这奇怪的一幕吸引住了。 按理说,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冬天应该是大家伙儿在屋里喝酒取暖,和老婆偷着乐呵“造人”的日子,怎么还要被官府驱赶下地干活,还要放火“烧地”? “去把管事儿的叫来,我有话问他。”刘恒对侍卫长宋昌吩咐道。 “诺!” 可过了一会儿,宋昌满脸不愉地回来了。 “怎么了?”刘恒更奇怪了。 “这个管事儿的幕僚架子大得很,他说如今的差事对来年的耕作至关重要,自己无暇应付接待,也不想解释什么,请我们自便!他奶奶的!殿下,您评评理,一个连官儿都不是的小吏,他竟然敢?他想不想混了?!” “哦!”刘恒非但不生气,反而乐了,“这家伙跟书上写的一样!” 看着一头雾水的宋昌,刘恒也不解释,竟然下了车,亲自找那个幕僚去了。 “殿下?殿下!”宋昌一看吓坏了,生怕未来的皇帝有三长两短,赶紧跟着刘恒,护卫在侧。 那个年轻的幕僚,此时正和农民们一起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干着,他穿着粗麻的短衣,挽着裤腿,若不是正在现场指挥,谁也认不出他竟是官府的人。 宋昌想下地叫他,刘恒摇摇头,拉住了宋昌,对他说:“去,把我们带的水和干粮拿出来,等他们散工后,都分给下地干活的青壮们,给他们补充体力。” “这……殿下,那我们吃什么?”宋昌大惑不解。 “看到你三点钟方向……啊说错了。”刘恒指了指,问道:“看到你右上角约三百步外的那片林子了吗?” “嗯?”顺着刘恒所指,宋昌仔细看了看,顿时吃了一惊,他不愧是凭战功被选为王府侍卫长的边关老兵,一下子就发现了:“林子里有人,而且训练有素!” “对,应该是河南驻军的头头,偏将军程通秘密保护我们的人。”刘恒说道。 “殿下,您怎么知道?” “万物有灵嘛。”刘恒笑了,“我知道,你判断出林子里有人的依据是被惊起的飞鸟。然而,你看这些飞鸟,盘旋一阵后又飞了回去,何以然?” 宋昌又仔细观察了下,一拍手:“哦!是了!鸟儿感觉到林子里有人,可感觉不到里面的人有杀气。” “对。”刘恒笑道,“有时候,动物靠直觉与人打交道,却往往比凭猜测和印象打交道的人更能捕捉人的内心。一会儿,你把他们叫来,我们去部队吃程通、喝程通的,程通那老小子可藏了好几瓶关中的秦酒呢!” 宋昌摸摸后脑,嘿嘿笑了,又充满敬畏地看了眼背过身去的刘恒,心想,自己这个主子虽然一向和颜悦色、平易近人,但却常常让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让人不敢不服从他、发自内心效忠他。单凭他的军事素养、军人直觉,就连自己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兵都望尘莫及,要不说他能当皇帝呢? 黄昏时分,当幕僚手上的活干完,农民们陆续收工,看到刘恒送来的水、粮,饥肠辘辘的农民们连声道谢。这些今天的人根本吃不下的干粮,馒头、窝头、面饼……在当时的农民们看来却是过年才能吃上的美味珍馐,他们胡乱地在身上把粗糙的手揩干净,席地而坐,狼吞虎咽。 “唉,百姓苦啊。”看着这些一脸满足、纯朴勤劳的农民,刘恒心里满是尊敬和悲悯,他知道,这些目不识丁的人,却有着对痛苦非比寻常的忍耐力,以及对于未来无与伦比的勤恳心,正是由于这种扎根于他们灵魂的强悍品质、坚韧素质,中华民族在未来的两千多年里虽然饱经战火杀戮,却依然将华夏文明绵延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从未断代的文明国家。 看到不声不响等了自己两个多时辰的刘恒一行,而自己专心干活毫无察觉,幕僚也不好意思了,他整了整朴素、破旧到极点的衣服,朝刘恒敛容一拜。 “官家到此,是找郡守吴公的吗?由此往北三十里,郡治雒阳就到了。” 刘恒左看看他,右看看他,哭笑不得地再看看他,心说,这家伙的情商果然……低得可以,今天我算领教了。他说:“先生,我带着人,在这里等了您那么久,莫非就是为了问先生一句:‘嘿,请问天下人人皆知,就连高皇帝当年都定都了几年的雒阳怎么走’吗?” “这……”幕僚一时语塞,说到底,他不过是一介布衣客卿,看着这些虽然刻意低调简朴,却依旧藏不住官家贵气的人,在潜意识里,他就压根不认为他们是来找自己的。 就像一身名牌、拎着LV包包的美女,怎么会找衣衫褴褛的乞丐呢,哪怕这个乞丐学富五车。 “来,你们来看。”刘恒把左右叫来,捧了把地里的灰泥说,“就土地肥力而言,河南本不及关中、巴蜀,但近年来,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社会治理,都为全国之冠,何以然?刚开始,我也不明白,可今天,当我见到了这位先生,看到他做的事情,我明白了。” 刘恒继续说:“为什么先生要先让农民费那么大劲,不在家里休养生息、准备春耕,反而劳心劳力地翻土、犁地,然后焚烧麦秸呢?因为像蝗虫这些害虫,都喜欢把自己的卵产在地里、沟里、水洼里,在隆冬季节蛰伏以待,若不设法消灭,来年春夏必然成灾,甚至成群结队、数以百万,把老百姓一年的成果啃噬一空、颗粒无收!这位先生之所以指挥百姓烧秸秆、翻土地,正是以烟熏火烤,反复杀灭深藏在土中,不易被肉眼发觉的虫卵!此外,焚烧产生的灰泥,可以肥沃土地、滋养地力,促使来年五谷丰登、粮仓满溢。” “你们再看。”刘恒指着天上,解释道,“如今彤云四阖,明后天一定非雨即雪,雨雪和焚烧产生的烟气、地里的泥灰融合,就会成为具有一定酸性的冰水,形成天然的杀虫剂,会进一步灭除残余的害虫,保护来年春耕,可谓一举三得!” 一席话,众人恍然大悟,难怪河南郡的生产、政绩那么好,原来是除了这样一位不显山、不露水,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高人! 年轻的幕僚闻言,竟然控制不住,落下了滚滚热泪,他,就是当年走在代国的土地,看着穷困的百姓、享乐的富豪,诵读着陆贾的《新语》,朝长安进发的少年。十年,整整十年,他投靠过无数的州郡长官,像河南郡守吴公那样把政务全权交给他,自己坐享其成的“甩手掌柜”已经算很好很好的了。更多的人,是对他的才华、主张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到被理解、被尊重的巨大感动。 泪水划过他满是尘土的脸,留下两道泪痕,他想说一些感激的话,可满腹经纶的他却哽咽着怎么也说不出,最后红着脸憋出了几个字;“遇……遇上识货的了!” 年轻人不会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因为刘恒,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 在“诸吕之乱”平定后,悻悻返回封国的诸王们也不知道,因为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将在这个年轻人规划的道路上,驰骋纵横两千余年,成为一个多元而又团结的大一统国家。 “贾谊先生,请上车,随朕进京。”刘恒只说了一句,随即亲手为贾谊打开自己乘坐的驷马拉车的车门,就如同当年渭水之滨,周文王之于姜太公一般。 作为彪炳史册、名垂青史的天才,贾谊虽然情商低,但智商是何等之高,他一下子全明白了! “吾皇万岁!臣愿肝脑涂地,回报陛下知遇之恩于万一!”贾谊涕泗横流,拜服于地。 贾谊上车后,刘恒嘱咐宋昌:“拿着朕的玉佩去给吴公那个老小子宣诏,他要是想进朝廷当九卿,明年的推举贤良中,自己掂量着办。” 宋昌接过玉佩:“诺!殿下……就这些?” 刘恒想了想:“你再跟他说,他**的那些钱,朕就不和他计较了,别拿朕当小孩哄!” “诺!” 说罢,刘恒让贾谊安坐,自己拉起缰绳,亲自为这位即将改变中国的大才驾起了车。 “起驾!进京!” 青鬃马发出一声长嘶,飞也似地向长安奔驰。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