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三十二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三十二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3 16:21:15

夏朝传说第三十二章战争这门学问,不是教科书里可以教出来的,只有少数极有天赋的天才可以把握住脉搏,否则你无法解释,某些军事家并不是科班出身的,有的甚至枪都不会打。

启的军事经历时间不算长,在军队历练的时间也不算多,但是因为天赋过高,因此总能够在战略上占有制高点,战术上喜欢推陈出新,把劣势化为优势,把优势无限放大,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如果在战略上引蛇出洞达到目的之后,战术上如何实施,同样不能犯错误,这就是启做事谨慎的好处。

“殿下准备在雎阳城外和伯益的部队打野战?”联通在启停止了奴隶军的话题后问,如何进行战略决战当然是他必须关心的,而和俊哲打游击战还是阵地战是他必须搞清楚的主要问题。

启听后摇摇头。“我们没有资本拉开架势和伯益的军队进行正面抗衡,战争也不可能快速结束,因此我想走一步险棋。”启回答道。

“险棋?你要放弃雎阳?”联通诧异了,因为联通知道,雎阳城内是他们主要的后方基地,粮食衣服等重要的战略物资都在城里囤积,如果没有了后方支援,五万大军可能不战自乱,再说新朝廷的主要机构也在雎阳。

“不,雎阳是我们的物质基地,生命线,放弃雎阳就等于自杀,在 雎阳城外和伯益军队决战很难取胜,我的打法是,把雎阳城当成一块吸铁石,牢牢地粘住伯益的主力,尽可能地拖延时间,等到他们筋疲力尽,或者大军懈怠了,我们的机会可能就来了。”启解释说。

“你是说,派出部分部队固守雎阳,主力部队转到城外,寻找合适的机会破敌?”联通听到这似乎明白了启的战术,反问道。

“是这样的,叔叔认为这个办法怎么样?”启问,但是目光是期待的,他这样做当然是有点冒险,因为雎阳城里不可能留下太多的部队,因为最后的决战是在城外,大部队留在城里会影响城外的反攻。如果城内部队人数不够,容易被伯益的大军攻破,一旦雎阳失守,所有的物资会丧失殆尽,这个损失是启无法承受的。没有了后勤保障,他又不能打败城外伯益的部队,最后就算伯益的部队撤离,面对一座空城,一切必须重头做起,启不可能指望再出现一个金老板来帮助他,这也是他难以下定决心的原因,所以才需要和联通商量。

听完启的解释联通低头细细地思量起来,从长远看,他感觉启的想法是对的。让伯益的大军屯兵坚城之下,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时间长了,部队肯定懈怠,粮草供给也会困难,还有冬天就要来临,在城外居住取暖是大问题,就是说,时间长了对伯益的军队肯定不利,空隙会有,打败伯益部队的机会也会出现,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雎阳不能被破城的前提下,如果雎阳城破了,一切对伯益部队的不利就变成了有利,孰轻孰重的确很难下决断,启所说的险棋是指这个可能。那么不用这个办法,能不能在短时内击败伯益的部队?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战争也许会拖上五年,十年,说不定最后会形成割据政权,这不是他和启希望看见的。因为时间越长,伯益的政权越容易巩固,他们就越会艰难,因为他们现在所需要的经济支持,不是来源于地方税收,而是富户的施舍。到了那个危急时候,支持启的贵族,富户可能失望,进而失去信心,如果没有他们的输血,不用说养活庞大的军队,就是给新朝廷开销也会成为问题,这是摆在眼前的实际困难。打仗说穿了,就是打钱,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不容易打胜仗,也不会建立起真正的朝廷。

这样一想,联通感觉启的做法是正确的,如其钝刀割肉慢慢地等死,不如冒险一搏去获得新生。“我同意殿下的战术。”

看见联通想了半天,最后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启的脸上出现了笑容,明白现在该考虑两个人的具体分工了。启居住雎阳之后,手下来了不少人才,但是身边真正能够让启信服的人才还只有联通。

“既然叔叔同意侄儿的打法,我们分分工了。我率少部分队伍坚守雎阳,叔叔率领大军去城外游动,寻找机会破敌。”启说。

“不行,打仗我是外行,部队也一直是你在指挥,我带领少部分部队留守雎阳,大部队你带走。”联通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当然明白启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他的安全着想,但是联通更明白,眼下最大的事情不是自己的安全,是能不能打败伯益的部队。再说自己一把年纪了,早就看淡了生死。“放心,叔叔野战虽然不懂,守城的功夫还是有的。”

“也好,我就把于彤留给你做副手。”

于彤是于飞的小儿子,因为俊哲的迫害,在部队里混不下去,带着几个军官投奔了启。启的军队本来就缺中下级的指挥官,于彤又是于飞的儿子,于飞是父亲禹生前最器重的将军,于公于私启都不可能不重用于彤,因此于彤来的时间虽然不长,现在在启的手下已经是上将军了,是启在军事上的主要副手。

联通知道于彤的本事,回答说:“也好,有他在,具体打仗就不用我了,敌人攻城的时候,我给他做好后勤工作就是了。”

看见大事落地,启和联通都觉得要抓紧时间去做事了,因为没有人知道伯益的大军什么时候会杀到。

此时启首先面临的难题是要率领四万大军出城,这四万大军需要吃饭睡觉,睡觉还好说,有条件就睡舒服一点的地方,没有条件野地里也能对付一夜。吃饭却是必须的,而且要吃饱。四万多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是惊人的,军人的饭量普遍大,不能不让他们吃饱饭,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供四万人吃饭的粮仓是醒目的被攻击目标,任何一个将军都知道粮食的重要:一方面要派重兵保护自己的粮食,一方面要想尽办法夺取或者烧毁对方的粮食。

想到粮食问题,启明白自己疏忽了大事,这件大事就是,如果从雎阳城里运出几十万石粮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是惊人的。这个也罢了,富裕的雎阳是可以出动上千辆牛车,马车的。问题是这样大的举动。会引起城里的慌乱,敌人的影子还没有看见,雎阳城里先乱了,这个城就没有办法守了,因此启放弃了从城里运粮食出城的计划,而是派人去金州请来了金老板,启请求他做自己的后勤部长,因为启明白,几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睡,没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管理人是做不到的。他手下倒是不缺少会打仗的将军,说到做后勤管理的高级人才,基本上没有。

金老板很快来了,问明了启找他的原因,知道启要和伯益的部队打仗,对启说:“殿下,你的四万大军不能聚集在一起活动吧!目标太大了,容易被伯益大军发现。”

“金老板深谙军事啊!”听见金老板这样问,启吓了一跳,他只是想到粮食不能放在一块,却忘记了军队更不能聚集在一块,四万大军聚集在一个地方,说是可以保守秘密,鬼都不信。如果不能保守秘密,那么遭到伯益大军偷袭或者攻击的可能性就大了。这个疏忽如果不是金老板提醒,简直是致命的,因此启连连给金老板作揖,弄得金老板涨红了脸。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就是想如何安排临时粮仓的问题,哪里懂什么军事?因为军队不聚集在一起,粮食也就不能放在一个地方,你不能让东边的军队跑到西边来运输粮食,那得需要多少运输车辆?”

“您的顾虑对及了,粮食军队都不能聚集一起,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攻击。我们也不可能拿出一半的部队去守护粮仓,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把粮仓藏在民间。”启对金老板说。

“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服装被褥,冬天不远了,你的士兵是不可能身穿单衣过冬的,这些东西占地广,面积更大,更容易暴露目标,而且现在就要找地方加工服装,因此我的打算是在雎阳外面东西南北各建一个临时粮仓,到时候无论你的部队游动到哪里,都可以不饿肚子。不至于挨冻。”金老板说。

启听见这样话,感觉金老板经验丰富,所提建议合情合理,自己算是选对人了,高兴地说:“一切听凭金老板安排。”

金老板的出现,解决了后勤问题,也就等于解除了启的后顾之忧,启就把四万大军分成了八份,这样一来,每一份只剩下五千人左右,行动的目标小多了,容易隐藏了。这个时候能不能打败伯益的部队,部队行动的突然性是关键的,而部队想做到突然性,保密工作是关键。启明白这个道理。

启走后联通在城里也开始了工作,他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召集民工,加固城墙,在城墙下面备好滚木雷石,这两个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联通的办法是召开当地富户开会,明白无误地告诉这富户:伯益的大军要来攻打雎阳,新朝廷决心死守雎阳,请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知道这些富户的家眷,财产都在城里,害怕雎阳落入伯益军队之手,因为自古以来,城破之后,入城的军队,绝大多数都会做一件事情:烧杀抢掠。联通相信,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家人不受到损失,他们会参与城池保护的。

联通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准备预备队,一旦启的部队损失过大,就必须有人员顶上去,联通知道这些富户每个人家里都有奴隶,多的有几千人,少的有几百人,要求他们自己报数,加入预备队,从现在开始每天抽出两个时辰进行军事训练,教官由现役军人出任。武器,朝廷国库里是现成的。预备役士兵必须学会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射箭,一个是用枪或者叉。这个命令富户中也没有人反对,因为奴隶是朝廷借用的,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至于奴隶上战场之后的损失新朝廷负责包赔至于这些人能不能上战场,什么时候上战场,视战争情况而定。

第三道命令是在城墙几十米处建造炉灶,架好大锅,为了能够让士兵吃上热饭,烧饭就在阵地不远处,而且一旦事情紧急,烧饭的事情妇女也能做,只要预备好柴草就可以了。第四道命令是建立战时警备司令部,他们负责城里的治安。打仗的时候后方必须安定,如果后方着火,前线的士兵就没有心情作战了。联通暂时就想到这样多,因此把四道命令同时下发了。

伯益散朝之后回到了后宫,哪里知道屁股还没有坐热,俊哲就撵进宫里来了,伯益虽然知道他来没有好事,却不能不接待。命令宫女沏茶,当然他自己也想喝茶,顺便吃点点心。最近事情不顺,胃口不好,吃饭时间没有食欲,饿了就吃点心当主食。

看见伯益让自己坐下吃点心,俊哲拒绝了,他没有胃口吃东西,因为心口堵的难受

“大王,我还是认为,我们不应该出兵雎阳。 ”俊哲开门见山地说,出于对军事的知晓,他知道远离京城作战有诸多不利。

“我知道你的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你只是从军事上考虑,而孤必须考虑更多,尤其要考虑政治影响。你想过没有,启在雎阳建立临时朝廷,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还有人追随他?原因就是他是禹的儿子,而禹是有政治贡献的大王,很多人还记得禹治水的好处,这就是政治。政治这种东西看起来模糊不清,其实是无所不在,关乎民心属于谁。”伯益说到这停止了说话,把一块糕点塞进了嘴里,然后喝了一口热茶。

“大王,军事也是政治,是最大的政治。大王想过没有,如果我们出兵雎阳,不能立刻拿下雎阳,兵困坚城之下,冬天就要到来。我们是不是撤兵?如果撤兵就前功尽弃,如果不撤,就需要巨大的物资消耗,而雎阳远离京师,物资输送困难多多。”俊哲实话实说,其实在告诉伯益,他没有把握很快拿下雎阳城。

“朝廷有那么多军队,涂山氏的士兵也很多,难道就不能很快拿下小小的雎阳城?”伯益怀疑地问,因为他一直不相信,朝廷的正规军,打不过启的由多个氏族组成的乌合之众。

“大王,雎阳城池虽然不大,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容易受到兵匪骚扰,历届州牧来到雎阳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加固城池,因此雎阳城虽然小,却是坚固异常,易守难攻。臣担心大军屯兵坚城之下,这是兵家大忌。再说了,雎阳是叛军物资基地,启为了战争能够进行下去,启不会轻易放弃雎阳,战争会是残酷激烈的。”俊哲说,作为军事统帅,他不能不对雎阳进行了解,所以知道的真实情况比伯益知道的多多了,未算胜而虑败,算是比较正常的思维。

“就算事实像你说的那样,凭朝廷的财力,军力,你可以把雎阳困死。当雎阳的物资运不出去,就算启的大军在外面,他也难为无米之炊吧,最后只能和我们决战。雎阳城外一马平川,我们的部队有大批的车骑兵,优势还是在我们这一边。”伯益说,到现在为止他还是觉的,论战斗力,启的部队不是朝廷军队的对手,只是他不明白,战争取得胜利的因素很多,不是武器先进一方就一定会胜利的。战争途中受到制约的因素,意外事件也很多,因此决定战争胜利的,不一定是军队硬实力的强大,而是拼的国家和集团的综合实力。这一点没有打过仗的伯益是不明白的。

“大王,单纯论部队战斗力,朝廷的军队的确可以击败叛军,但是打仗胜败的因素很多,例如,地理条件人文条件,物质供给条件,士兵是不是用命等等,都可以制约战争的胜败。而且大王知道,启有过部队历练,还带领朝廷军队打败过荒服,禹王在的时候,对于部队也是特殊关照,这些因素我们不能不考虑。”

俊哲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军队虽然是朝廷的,但是军心是不是朝廷的不一定,因为军队曾经受贿于禹和启,如果军心不是朝廷的,战争胜负就只能靠涂山氏族的部队,胜负很难说了。他感觉必须让伯益明白道理,伯益才可能不做出错误决定。但是他不知道,伯益是不可能这样去想问题的,他觉得军队是朝廷的军队,自己是朝廷的大王,自从当上大王之后自己并没有亏待过军队,军队没有理由和自己二心。伯益这样想虽然在理论上是对的,他却不知道,他的确没有亏待过军队,可是俊哲的任人唯亲早就伤害了军队官兵的心,而军心的核心不是士兵,是军官,如果军官对于朝廷有怨气,士兵打仗就不可能用命,俊哲从来没有把军队的实情告诉过伯益,因此双方其实是在各讲各的道理,当然是谁也不可能说服谁。

两个人最后的谈话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俊哲只能闷闷不乐地回到军营,但是路上已经想好,尽可能地拖延出兵时间。只是他没有想到,真正想让他出兵雎阳的,不仅仅是伯益一个,还有启呢!启既然制定了引蛇出洞的计策,当然怕伯益不上当受骗,就让部下故意把启的主力部队撤出雎阳,不知去向的消息泄露出去,俊哲在雎阳的卧底当然得到了消息,就把消息送了出来。俊哲并不相信这个消息,立刻派亲信去雎阳考察,结果亲信回来报告,一切属实,启的确离开了雎阳,现在在睢阳主事的是联通,联通正在指挥全城民众加固城墙,准备滚木雷石,而且把行军灶都砌在了城墙的不远处。这个消息的传来,打乱了俊哲的思想,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出现了失误,如果启的部队不敢和自己正面作战,那么胜利就是手拿把掐的。放弃了机会,老天会惩罚的。

既然俊哲的思想转变了,就不可能跟伯益对着干了。而且这个消息实在是诱惑人。作为军队主将,俊哲对胜利的渴望当然超过任何人。他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兵,是怕打不到狐狸惹一身臊,以稳为主,稳的目的是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现在雎阳城内空虚,如果按照情报送来的消息,朝廷的大军完全可以迅速地拿下雎阳,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那可是奇功一件。

拿下了雎阳,不仅是端了启的老巢,在政治上给伯益赢得大分,瓦解准备投靠启的官员的心里,还可以获得大量物资,对于启等于釜底抽薪。很可能断了启快速崛起的念头。唯一不利的消息是:不知道启率领的主力部队去往何处了,如果他的军队去攻打雎阳的时候,京城空虚,启率领的主力部队围攻京城,京城就危险了,这个可能不是没有,因为启是个狡猾的家伙,打仗诡诈的很。但是在一番思索之后,俊哲还是决定出兵,毕竟占领雎阳是块巨大蛋糕,他认为只要把兵力分配好了,堵住京城被攻击的漏洞,胜利是可能的。

拿定主意后,俊哲二次进宫,告诉伯益,准备出兵。益听后自然松了口气,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容。俊哲告诉伯益,为了保护京城的万无一失,要留下自己的副将做守护京城的主帅,他走之后,军事上的事情听从付帅指挥,伯益当然是满口答应,因为伯益对于指挥军队没有兴趣,谁来指挥无所谓。俊哲提出的第二个要求是伯益现在开始招收新兵,因为他担心,战争不能快速解决,朝廷现有的部队可能不够用,征召预备役部队是必须的。伯益同样答应了,虽然他怀疑俊哲的判断是不是正确,但是只要不是招收正式的朝廷军队,就消耗不了朝廷多少钱财。

京城的事情安排好之后,俊哲算是把心放下了一半。既然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必须全力准备攻取雎阳城,因为俊哲一直不准备出城作战,很多事情都需要从零开始。例如攻城的器械,出城后随军的粮草等等,事情诸多,他就白天晚上不停地工作,后勤筹备方面,交给了涂山氏族的付当家人克勤,自己则忙着重新分割部队。俊哲的想法是把现有的部队分成四份。第一份是京城留守部队,为了保障京城的绝对安全,后方不至于着火,他准备留下三分之一的部队来守护京城。再拿出三分之一的部队做预备队,防止走出雎阳的,启的主力部队杀回雎阳,自己则亲自率领剩下的三分之一部队去攻打雎阳,他亲自指挥的部队一分为二,因为俊哲的部队要分东西两路出发,到雎阳后,一支部队攻打南门,一支部队攻打北门。

南门是雎阳的正门,也是这次攻打睢阳的主攻方向,俊哲准备亲自指挥,部队的步兵由涂山氏族子弟组成,其实是这支出城部队的主力,虽然他们的战斗技能不如朝廷军队,但是对自己忠心,打仗肯卖命,战斗力旺盛,精气神足,这弥补了战斗技艺不足的缺陷。在他们后面,是朝廷的主力部队车骑兵。这支部队是朝廷部队的主干,必须时刻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它们只能归自己指挥。

攻打北门的是朝廷步兵,指挥官是新近提拔上来的将军,叫技术。他对自己是很忠的,否则俊哲也不会放心地把部队的指挥权交到他的手里。

因为是匆忙准备,因此俊哲虽然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等到部队能够出发打仗了,时间过去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过去后,秋天临近了,原来俊哲的计划是等待启的部队来到京城附近和启进行决战的,现在事情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有些准备工作疏忽了,部队快要出发的时候才被发现。原来天凉了,士兵离开京城的军营,需要在雎阳城外野地里宿营,这样一来,营帐,被褥就成了问题,这两个问题在部队驻守京城的时候不是问题,因此没有引起俊哲的注意,现在不但成为问题,而且是大大的问题,部队休息不好,如何有战斗力打仗?被褥还好说,军营里有,军帐就必须去国库取,只是让俊哲没有想到的是,国库里虽然有营帐,却是远远不够用,俊哲只能推辞出发时间,命令京城的背褥厂立刻加工赶制。

命令下达之后,虽然被褥厂白天晚上工作,但是因为数量巨大,还是一个星期之后才完成,结果就要出发的时候,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运输粮草的骡马牛车不足,因为要长途跋涉作战,粮食必须带足,部队打仗粮草是鼎鼎重要的,士兵如果吃不饱饭不用说没有战斗力,还可能引起哗变,俊哲只好又一次地推迟出发的时间,在京城内外征集车马,偏偏有车马的富户不愿意把车马拿出来给军队使用,就是给钱买也不行,因为京城的富户不喜欢伯益上台之后恢复舜的德政,他们在心理上是支持启的。结果惹火了俊哲,只能请求伯益出手,伯益就给大臣下达指令:强行征集,不服从者以叛国罪论处。这样总算把运输工具备齐了,可是时间又过去了半个月,秋天真的到了。

俊哲就这样,率领着远征大军,顶着瑟瑟凉风上路了,一路上很多的树木和秋草开始泛黄了,大地上露出了萧杀的秋意,似乎在预示着这是个寒冷的秋天。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