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三十四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三十四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2/5 10:39:24

夏朝传说第三十四章,终于到了夕阳张开血色的面孔的时候,它冰冷地窥视着沉寂下来的战场,血色的光辉洒落在雎阳城内外的土地上,见惯了人类屠杀的它们,脸上没有丝毫的怜悯,一点点地像山后移动着变得迟滞的脚步。

此刻交战的双方都在收拾战场、救助士兵。所不同的是,城外负责救助士兵和收尸的队伍是官军的弓弩手,他们没有参与惨烈的爬城,少有伤亡,出的力气不多,这最后的工作由他们来完成是天经地义的。城内城墙上负责监视他们的哨兵并不会对城下射冷箭,这是双方的默契,是战场的潜规则。战争不仅是不能让战死的士兵暴尸荒野,也是为了他们尽快下葬,灵魂得到安息,古人是迷信人死后入土为安的。

战斗的时候敌我当然是要分清的,但是死人就没有了这个规则,大家的归宿一样,最后都属于阎王爷管辖的子民了,就不分敌我和远近了。在地狱面前大家是平等的。

城内,于彤的士兵东倒西歪地就地坐着,或者躺下休息了,因为是防守的一方,从精神到肉体,他们比进攻的一方更疲劳。当然,他们之所以不负责收尸,清扫战场,是有人替他们做这件事。组织者自然是联通了。联通已经和城内的富户商量好,他们的家奴在战后会自动来到城墙下面,把死去的士兵放在担架上,抬到空旷的操场上,最后进行统一掩埋,掩埋尸体的活计也由他们来做。城墙下面的炉灶开始冒烟了,一群被组织起来的妇女在大锅里烧热水,准备晚饭,看起来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战斗了一天的于彤还是那么精神抖擞,除了身上,脸上有血迹之外,看不出他刚经历了一天的战斗。刚才他还亲自清点死去的士兵,足有百人之多,受伤的有几百人,这还是第一天的战斗。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死去的人大多数是囚犯,对于部队的减员没有造成太大伤害,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联通。

联通在战斗的后半程,一直靠近战斗现场,因为心理没有底,不知道于彤率领的士兵能不能够抵抗住俊哲大军的进攻。现在事实告诉他,这些人是能够打仗的,只是在他的感觉里并不乐观,因为战斗刚刚进行了一天,部队就死伤了几百人,日子还长呢?照这样的减员数度,十天之后就会有几千人死伤,而他们留在城内的部队一共才接近万人,这种消耗是致命的,俊哲能够承担得起,他们则不能。必须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联通默默地想。

“将军,死伤的人太多了,应该想办法解决兵员问题。”联通说着话看着于彤黑红的脸,目光是炽热的,希望他能够拿出好办法来。但是联通失望了,因为于彤没有办法。既然于彤没有办法,这又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联通只能另外找人了。

“你去木器作坊把林老板请来。”联通对身边的卫士说,突然间联通来了灵感,随后脸上就开心了,然后目光落在烟气腾腾的炉灶上,灵感又一次爆发了。“于将军,你说,这些大锅能够烧饭,是不是也能够烧水?”

对于联通没头没脑地提问,于彤有些懵登,因为联通提的问题是小孩子都能够回答上来的。大锅能够烧饭,当然也能够烧水了,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回答?联通就是想检验自己的智商,是不是出个难一点的课题?不要拿这种小儿科的话题来羞辱自己,于彤把脸色拿了下来,没有好气地说:“大人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好不好?”

“我就是想问问,是不是可以用热水去烫爬梯子的家伙?”

听说是这样的招数,于彤哑然失笑了,看来联通真的被逼急了,连小儿科的招数也能够想出来。

“大人,等到开水拎到城墙下,再倒下去,热度就会减少不少,开水的作用是起不到的。还有,一个大锅是烧不了多少热水的,连给对方洗澡都不够,更不用说烫人了,这时候对方只要用盾牌挡一下,热水就不会浇到头上,顶多会让身上沾些水珠。如果大人想帮我,到不如多找些人来,帮士兵弄些大石头,今天这一战,石头消耗太多,城墙根下的石头不多了。”于彤撇撇嘴说,感觉联通在乱弹琴。

联通想想,事实的确如此,看来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只能放弃了,随后吩咐手下去通知负责后勤供应的官员,让他立刻组织人,往城墙下运输石头,这件事他是可以做的。

但是联通并没有放弃帮助于彤守城的想法,一边和于彤说闲话,一边等木器作坊的老板。不久,林老板气喘吁吁地来了,一看就是跑来的,联通宣召,他当然不敢怠慢。听完联通的要求,亲自来到城墙边,弹出头来往下看,随后问于彤。“于将军,攻城的木梯竖在城墙上的时候,是不是竹竿会探出头来?”

“怎么会,那不是犯傻,竿子露头容易被我们推翻梯子的。”于彤苦笑地回答,心说又来一个二百五。

林老板听后想了想对联通说:“可以做个弯折的东西,把要长一些,这样人可以不靠近城墙,就不会受到箭驽射伤。但是用木头做不行,木头容易折断,也不容易做结实,大人可以命令兵器加工部门,用金属去做,当然了,分量要适中。太细了会折断,因为木梯上如果站满了人,重量一定不轻,太粗了人拿不动,只能靠近城墙去推,人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了。”

“你觉得怎么样?”联通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于彤。

于彤这时候明白了林老板的意思,他是说用个挡板一样的东西,可以触摸到梯子上面的横木,这样就可以在远处推动梯子。想了想,感觉就算不能推翻梯子,至少也会让梯子晃动,这样一来站在梯子上的人,脚下不会稳,爬城自然费力,至少可以影响爬城的速度。

“可以试一试。”于彤说。

听见于彤说可以试一试,联通就命令侍卫去兵器加工厂,让他们连夜打造可以推动木梯的“兵器。”

“其实可以用稻草粘上油,绑上绳子,点火后去烧他们,就算烧不折梯子,也会烧到爬城的人,至少会吓他们一跳。”林老板说。

“这个主意如何?”联通还是没有拿主意,而是问于彤说,于彤想了想说:“可以试一试,只是那需要很多油啊!”

“这个不用你管,只要好用就行。林老板,如果这两个办法可行,你就立大功了。”联通高兴地对林老板说。

“立不立功不重要,保住雎阳不落在敌人手里,我也有份。”林老板面无表情地说,并没有因为联通的表扬而惊喜。

“说的对,你们都有这样的觉悟,雎阳就没有沦陷的道理。”联通兴高采烈地说,又恢复了孩子般的笑容,因为林老板的话让他意识到民心可用,加上这两个办法,如果有一个管用,就可能迟滞俊哲部队的爬城,多拖一天,启就多一份胜算。

第二天俊哲的部队继续休息,但是到了第三天,攻城恢复了。早晨起来太阳升起后不久,进攻的战鼓在城外响了起来,随后是一千名弓弩手张弓搭箭,准备射杀守城的士兵。但是因为于彤知道对射吃亏的是自己的士兵,放弃了射杀进攻途中的士兵,于是一切照旧,抬着梯子的士兵又一次地把梯子靠到城墙上,准备好的士兵又开始了表演,一切好像是前天演出的翻版。但是城内不一样了,为了减少部队伤亡,看见梯子靠上了城墙,于彤命令使用“新式武器”弯钩去对付木梯。

这时精选出来的强壮士兵,两个人一组,手持两米带弯折的熟铜棍,把前面部分垂下城墙,遇到阻力之后就开始推搡。木梯顿时摇晃起来,正在爬城的士兵只能紧紧地抱住梯子的主竿,这样不至于被晃下去。推动木梯的士兵只能增加力量,两个人同时用力,就听“普通,普通”的声音不断,像似大年三十在下饺子,最后梯子站立不住,被彻底推翻了。

于彤看见这个办法管用,大喜过望。他的任务是保住城池,不是给予敌人多大地杀伤,这一次俊哲部队的进攻,他的部队在零伤亡的情况下,就打退了敌人进攻,自然是大的胜利,因为他还有一招杀手锏没有使用呢?

城墙下面的俊哲看见这种情景只能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这样的损招出自在谁的手里,但是真的管用。不错,他们有弓弩手,但是对方使用兵器的人他们看不见,弓箭又不会拐弯,拿对方当然就没有办法。如果梯子用不上,这个城就没有办法破了。后来俊哲的部下看出了门道,就告诉俊哲,竖梯子的时候,坡度大一些,梯子横梁离城墙远了有三百毫米,这样一来上城的时候虽然危险系数增加了,但是对方的弯钩够不上横梁,就不可能推动梯子了。俊哲感觉这个主意不错,就下令发动再一次进攻,于彤指挥士兵准备照葫芦画瓢来一次,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打造的兵器只差一点点,够不到横梁,当然也就推不动木梯,结果险些酿成大祸,俊哲手下部分士兵翻城而入了,守城士兵当然要进行拦截,双方就在城墙内打了起来,而俊哲的后续人马不断涌入,形势顿时万分危急了。

得到报告的于彤没有慌乱,一方面带领敢死队飞速赶来,一方面命令囚犯冲向梯子口去堵截登城的士兵。联通也闻信赶来,看见这个情景,命令囚犯把点燃的草束去烧登城的士兵。没有想到这个误打误撞的招数还真见效,因为害怕被火烧灼,梯子上的士兵只能一边躲避一边爬梯,速度慢了下来,有的士兵因为躲闪不及,身上粘上了油起火了,只能往下跳去扑灭身上的火。而攻进城内的士兵因为人数不多,得不到后面增援,在于彤敢死队的全力围歼之下,片刻之后就死伤殆尽了,一场天大的灾难就这样被消除了。

“好险!”于彤抹抹脸上的汗水对联通说,刚才不是联通赶来,支招使用稻草束,今天的城就可能守不住了,因此此刻双方虽然停下来,于彤还是心有余悸,对联通来了一个苦笑。

联通则回报了一个苦笑,因为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连续三天的强攻,雎阳就像铁打的似的,纹丝不动,俊哲有些没辙了,因为能够使用的招数都用了,将士也不是不用命,但是战果等于零,当然,地上留下了数百具尸体和千人伤兵,俊哲又想打退堂鼓了。

现在让俊哲苦恼的,不仅仅是雎阳打不下来,连启在城外的主力部队在哪里都没有准确信息,哨探发现的启的部队都是零星的小股部队,几万大军踪影全无,启跟他玩起了部队失踪,简直就是笑话,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找到启的主力,俊哲心理忐忑不安,就怕启的部队哪一天突然出现在京城附近,如果那样就糟了,朝臣状告的奏折就会像潮水一般涌来把他淹死,只怕那个时候伯益也保不住他。

再有就是粮草问题也非常头疼,部队的补给清一色需要从京城运出,遥远的路途需要大批的骡马和人员,尤其是要派重兵保护,因为一旦启派部队劫夺了粮草,部队就可能不战自乱。本来攻打雎阳的兵力就不是很足,还要抽调主力部队护送粮草,如此一来,部队兵员不足就更难解决了。不错,驻守京城的部队还有不少,但是俊哲一兵一卒都不敢使用,因为一旦京城有失,就算他能够拿下雎阳也是功不低过,俊哲明白这个道理,不敢冒这种风险。

现在看来,自己原来的主张是正确的,让启的部队主动攻打京城,和启的决战靠近京城,如果是那样,现在的困难一样都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现在处处受困的情形。伯益不知兵,大臣不知兵,都在瞎指挥,真是害死了人,这个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撤兵,因此俊哲决心不管伯益高不高兴,把目前面临的种种解决不了的困难,派副手去京城对伯益禀报,要求撤兵。

如果伯益同意了俊哲的要求,难受的就是启了,因为启明白临时朝廷指挥的兵马和俊哲指挥的大军正面对峙,根本就打不赢对方,他也不会做这种傻事,那么战事只能拖延,这样一来,战局如何发展就没有人知道了。但是启当初已经料到,凭伯益的智商,分不出轻重缓急,也不可能有战略远见,最后只能按照他划定的道路走下去,这是启的幸运,是俊哲的不幸。

果然,伯益和大臣商量之后,大臣一律反对俊哲撤兵,其中有一个大臣给伯益出了个主意:拿雎阳做诱饵,吸引启的大军来到雎阳城外决战,因为这位大臣料定,启不可能真正放弃雎阳,也一定害怕失去雎阳,对于启来说,雎阳就是他的全部。伯益接受了这个意见,给俊哲发来的指令是继续攻打雎阳,如果实在打不下来,就围困雎阳,吸引启的主力来决战。俊哲回信说,冬天临近,围困雎阳困难太大,部队需要的粮草不可能长期靠京城供给,没有粮草,漫长的冬季无法度过,一旦部队出现大面积冻伤,战斗力打折是一定的。伯益就给俊哲一个特权,雎阳周围的树木可以任意砍伐做柴草使用。因为从黄帝立国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城镇周围的树木不准砍伐,家庭和军队烧火使用的柴草只能出自山林,伯益的这个命令,算是打破了破坏环境的一个先例,当然,伯益也没有办法,因为供给几万大军过冬的柴草,如果从山里砍伐,需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或者需要朝廷拿出大量的银子去集市购买,朝廷就没有这个力量。至于粮食,伯益命令俊哲在雎阳城外三十里左右的地方选择地点建粮仓,朝廷加派运输车队去运送粮食。帮助俊哲尽快把粮仓建立起来。

接到这样的命令,俊哲知道益铁了心不准备撤军了,把围困雎阳当做战略需要,他虽然知道这不是好办法但也只能服从,只能叹气。粮仓好建,地方也不难找,问题是建完粮仓并不是万事大吉了,需要派部队去守护。人少了不管用,人多了,部队就这些人,战斗部队人员就更不够用了。这些摆在眼前的困难伯益和朝廷大臣看不见,这就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了。

其实俊哲只要用心想一想,就明白启的大军眼看雎阳遭到围困,到今天为止没有行动就不正常,因为雎阳是启的根据地,是重要的物资储存基地。还有,虽然他的粮草运输有部队保护,如果启准备袭击粮草,机会还是有的,因为启在城外有数万大军,启却什么都不做,让部队玩消失,这里面一定有阴谋。俊哲当然不会蠢到这个份上,什么都没有去想,想是想过了,因为想不出启要干什么,就懒得想了。

那么启在下一盘什么棋呢?为什么到今天没有举动?启的确在下一盘棋,当然是大棋,他不可能让俊哲和伯益看出来。因为启的目标是一战定江山,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是自己方面的战力超过对方,这个看起来很难实现的目标,启却准备在短时间里去实现,那就必须出奇计,出其不意才可能实现,因此启不会让俊哲和伯益猜出他要干什么。

启的第一个目的是疲兵之计,要让俊哲的主力兵团莴苣在雎阳城下,启明白,久攻不下之后伯益的军队就会懈怠,疲劳,最后会产生厌战情绪,如此一来士兵士气就会低落,想做到这一点,时间短了肯定不行,因此他只能冒险看着雎阳被围困,被攻打,启认为,就算伯益的部队能够打下雎阳,也会损兵折将,启还相信,联通不可能轻易被打败。如果俊哲攻不下雎阳最理想,雎阳就变成了吸铁石,把伯益的主力兵团吸引在雎阳城外,让他们进退两难。在启看来,伯益是不会放过雎阳的,因为雎阳不仅仅是启的粮草储存仓库,还是他的政治中心,伯益和启的较量,首先就是政治上的,如果摧毁了雎阳,启的临时朝廷就不存在了。一个没有朝廷的政治集团是很难号召四方的,伯益需要政治上的胜利,所以拿下雎阳是必须的,因此启断定,伯益不会批准俊哲撤军,俊哲不撤军,就要屯军在雎阳城外,那么寒冷的冬天就是天敌,就算俊哲的大军能够安然无恙地度过冬天,部队的心气也早就谢了。而雎阳城内粮草充足,不缺水源,联通坚守个一年半载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个时间里,启会做很多事情的,而俊哲部队内部却容易出现问题。只要俊哲部队内部出现问题,启的机会就来了。因为启的邦交人员一直在做朝廷军队工作,哪怕他们不到戈,只出工不出力也行,当然最好是两军交战的时候作壁上观,如果启要面对的主要军事力量只有涂山氏族,胜利的成分就加大了很多,事实上启一开始的战略就是分化瓦解俊哲指挥的大军,然后集中主力全歼涂山氏族兵团,或者打垮他们。只要涂山氏族丧失了战斗力,伯益最大靠山就没有了,那时候容易形成树倒猢狲散的局面。

还有,雎阳在冬天过去仍旧没有被攻破,一直观望的某些氏族族就可能掉头投靠他。这是用屁股想想都明白的道理。俊哲集中了朝廷主力部队,打了半年,连个雎阳城都拿不下来,这就证明俊哲的指挥能力低下,朝廷的军队不可怕,那么一直在观望的氏族族领袖就可能寻找新的主人,这个主人当然只能是启了。

启的这盘大棋是用战略目光来布置的,俊哲看不出来,伯益更看不出来,或许除了联通,没有人会知道启要干什么。俊哲既然不知道,当然不会费力气去猜,只能执行拿下雎阳的指令,睢阳暂时拿不下来,只好做长期围困的准备,但是俊哲应该明白,要想减少围困睢阳的时间,必须有一个条件,城内粮草不足,但是俊哲得到的信息是,城内粮草充足,因为启把大军撤出雎阳的时候,城内粮草一颗也没有带走,这说明启已经做好了这个方面的准备。而雎阳城里富户很多,每家的存粮都够自家使用一两年的,危机时候,富户当然会把粮食拿出来供大家食用,城里不缺粮食,抵抗的心劲就不会降低。

但是后来俊哲副将的一番话启发了俊哲,城内粮草虽然充足,但是 雎阳城居民用水的源头却来自城外,只要在上游掐断了水源,雎阳自然就会乱了,因为人是一天离不开水的。当然,雎阳城内有不少水井,但是大量使用水还得靠贯通城内的河流。

俊哲感觉这个提议不错,就在雎阳上游五公里处选好了地点,和当地州牧联系,让他组织民工,准备用筑坝的方式切断水源。可是州牧不干,告诉俊哲,这样一来,就需要河水改道,因为筑坝是拦不住河水的,而重修河道工程巨大,州里拿不出这笔钱,如果俊哲硬要干,先拿银子来。

俊哲的官虽然比对方大,但是对方说的有道理,他又是军队主官,管不到地方上的事情,只能派人去找伯益,伯益就命令主管财政的官员筹措银子,但是主管财政的官员对伯益说:“修改河道是一笔巨款,国家财政拿不出来,想搞到银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税收。”伯益上台之后,因为有了启领导的朝廷和他对抗,导致地方州府离心离德,躲在一旁观望的官员不少,因此**朝廷的权利被削弱了很多,某些地方州县软磨硬泡不肯交税,或者少交税,如今要增加税收,这些地方的官员根本就不会执行,目前能够听命于**的,就是靠近京城的州府,这些州府本来财政负担就重,现在又要加税,当然是叫苦连天,抱怨不已,不愿意执行,因为加税,最倒霉的是富户,多数富户都是新发起来的奴隶主,他们本来就反对伯益的德政回归,怎么可能真心地支持伯益?因此就用各种办法贿赂主管官员,最后达到逃税的目的。

官员得到了好处,就把税收转嫁到城市贫民身上,城市贫民倒是支持伯益的德政 ,可是囊中羞涩,生活贫困,想多缴税也拿不出银子来,只好东挪西借,结果不少人借的是高利贷,后来因为还不上,就只能把儿女抵挡,这些被卖掉抵挡的男男女女就成为了新的奴隶,无形中增加了奴隶大军,加重了社会混乱。

经过了接近半年的征税,朝廷财政终于筹集到了部分额外开资,只是这个时候的俊哲用不上了,这当然这是后话。俊哲看见州牧在等银子,银子不到不肯动工,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等朝廷把银子发下来。一条非常好的计策,就这样搁浅了,俊哲只能仰天长叹。一个没有效率的朝廷,做任何事情都不会迅速,这是规律。因为不能断水,雎阳城里的居民当然是生活依旧,俊哲大军不出动,他们在城里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甚至少量人马还可以偷偷出城,因为没有战事的时候,联通命令南北城门放下吊桥,城门打开一条缝隙,可以让个人进出,他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居民的生活,制造宽松环境。

2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