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历史架空>夏朝传说>夏朝传说第八十七章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夏朝传说第八十七章

小说:夏朝传说 作者:愤怒的玫瑰 更新时间:2024/3/31 15:58:40

夏朝传说第八十七章,其实夏朝的实际情况,远比可欣所说的严重得多,因为没有对手的威胁,彻底放松的寒浞早就失去了斗志和警惕,加上纯狐的放肆享受,不断地给寒浞出享乐主意,寒浞除了身体因为年龄增大而渐渐地衰弱之外,大脑的反应也开始变得迟钝,如果朝政不是有酸秀才在全力支撑,朝廷上很多正常的业务可能都会荒废,因为现在的寒浞眼睛只盯着国库的钱袋子,因为钱少,国库没有钱,他的奢侈生活质量会下降,这是他不能允许的。

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作用,整个朝廷上下,贵族之间,尤其是新贵族伯明氏中的很多人都在效仿寒浞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作为炫耀。朝廷上层的奢侈享乐,自然会传导给全社会,于是社会上的浮夸,虚荣之风甚嚣尘上,在很多普通百姓温饱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京城的奢侈品市场却异常红火,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导致更多贫穷的百姓怨声载道。

而且寒浇和寒戏也在仿效寒浞的奢侈和享乐,每个人都建造了豪华园林,佣仆成群,玩乐用的猎狗以百来计算。因为两个人也被寒浞封为了候,候府后院里嫔妃成群,其奢侈豪华程度不比寒浞差。他们两个人是军队南北大营的统帅,统帅如此,将军们当然跟着学,将军们如此,军队怎么可能不糜烂?

这些具体情况可欣并不知道,因为有仍氏是个小部落,自然没有更大的野心,因此在京城没有建立自己的消息网。

后缗当然想知道更多的有关朝廷的消息,尤其是有关寒浞父子的消息,因为她心中的火焰一直在燃烧,恢复旧王朝,为相报仇雪恨是她生活的全部动力,一旦少康**起兵,将来的主要对手就是寒浞父子,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尽管凶险万分,但是她知道,少康别无选择,因为他是相的唯一活下来的儿子,但是后缗明白想实现相留下的夙愿,必须把复国当成生存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目标,知彼知己是必须的。但是看见可欣说不出朝廷的更多动向,她只能是失望,却也无可奈何。

“父亲,我们母子还要在这里住多久?”

“本来这次前来,没有准备带你们母子回去,但是看见少康后,为父改变了主意。这个孩子成熟早,很可能今后会成大器,那么就必须给他换个环境了,毕竟在这里接触的人和事情过于单一,而且你们的生活状况也过于艰苦了。康儿虽然拥有了志向,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可是没有视野,对外面的世界太陌生,这会局限住他以后的发展,因此我决定,你们母子跟我一块回去,为了开阔视野,让少康经历更多的历练,为父要给他找个武师,训练他的武功,这是他将来发展和自身防护必须具备的技能。一个人只有文才没有武功是瘸腿的,他应该学会武功,最好能够做到文武双全,那样,实现复国报仇的目标几率就多了。”

可欣用缓缓地语调说,眼睛看着已经瞪大了眼睛的后缗,知道她被自己这个意外的决定惊呆了。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因为少康给他的意外太大,所以才改变了初衷。

“谢谢父亲对女儿的帮助,相在九泉之下也会有知的。” 后缗说,眼睛里滚动着泪花,因为她知道,虽然寒浞对于她们母子的搜索减轻了不少,但是并没有停止,因此接回她们母女,给氏族和家族带来的风险还是不少的,寒浞的残忍她早就领教过了,如果被寒浞的手下探听到了风声,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因此这种感谢是出于真心的。她是可欣的女儿不假,但是按照有仍氏的习惯,嫁出的女儿泼出的水,她已经不属于有仍氏的人了,就是父亲不这样做,也不会遭来别人的非议,她自己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这次谈话之后,按照可欣的安排,后缗和少康回到了有仍氏驻地生活,她们就和可欣家人住在一起,毕竟那里生活条件在有仍氏来说是一流的,但是后缗提出了反对意见,弄得可欣很是上火。

“女儿,你们这些年受尽生活痛苦,为父的心理一直不安,晚上睡不着觉,想起来心痛不已。现在你们既然回到了父亲身边,父亲当然要给予补偿,怎么可能再让你们过普通人的日子?”

“父亲的心思女儿理解,也一直感谢父亲的挂念。但是女儿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不是为了享受金玉美食,是为了完成相的愿望,还是请父亲理解女儿的苦衷。” 后缗委婉地说,眼睛里包含着泪光,因为她明白,自己之所以从天堂的生活降到地域,能够有勇气地活下来,就是因为有这个目标在支撑,否则仅仅为了把少康养大,完成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是不可能忍受种种凄苦,孤独和贫穷煎熬的。

“女儿,这个好像并不矛盾,为父并不阻止少康去完成父亲相留下的遗志,他住在为父的身边和完成相的遗志并没有矛盾。” 可欣诧异地说。

“事情是这样的,有三个原因使少康不适合住在华美的宅地里,去享受普通人享受不到的生活。” 后缗虽然面带笑容,但是目光里透露的信息是固执的。

可欣对于后缗的这种目光是熟悉的,但是并不想放弃自己的想法,因此就说:“为父想听听你所说的三个理由,如果你的理由成立,为父会答应的。”

“父亲已经看见,经过这十几年山里的封闭生活,女儿的外貌变化极大,当初的翩翩王妃没有了,现在就是普通的村妇,即使行走在人群里,只要女儿不说出来是您的家人,相信没有几个人会认出女儿。至于康儿,就更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了,这就是女儿可以独立生活在普通人群里最有利的条件。至于说为什么这样做,在女儿看来,首先还是为了有仍氏的安全。虽然寒浞父子对于女儿母子的追踪不如过去紧迫了,但是并没有信息在说,他们放弃追踪了,因此为了我们母子的安全,也为了有仍氏的安全,女儿决定这样做。为了我们父女来往,不大容易被外人注意,女儿的意思是选择城郊居住,生活上肯定不如住在父亲的府邸舒适,但是安全性容易得到保障,女儿想念父亲,父亲看望女儿和外孙子,也不会过于困难,父亲想想,这样是不是也很好。”

后缗为了过上独立的生活,已经想了很久如何去说服可欣,因此讲出的话来有理有据。

可欣想想,听见后缗反复在强调安全,感觉这个理由成立,因为后缗强调的安全,不仅仅是她们母子的安全,还有氏族的安全,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重视,虽然他有权利给予女儿最大的关照,但是他没有权利给氏族带来任何风险,因此就点点头说:“女儿,你的话有一定道理,这个算理由。”

看见自己第一个理由被可欣认可,后缗的脸上浮现出会心地笑容,因为她知道,父亲多年的族长生活,已经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说服父亲并不容易。就接着刚才的话题往下说:“第二个原因是,少康从出生之后到现在,一直生活在以普通人为主的环境里,已经习惯了过贫穷而普通的生活,如果突然之间彻底改变这种生活,他的性格并没有形成,很容易发生巨变。古人不是说过,由简到奢易,由奢到简难。住在父亲的府邸,一切事情都有仆人照料,时间久了,他自小养成的吃苦耐劳就会消失。父亲想想,一个背负血海深仇的男人,如果沉浸在富裕舒适的环境里,怎么能够忍受生活的清苦,失败的折磨?没有坚定的意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很快会磨光,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走向平庸,那样一来,女儿这些年的心血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掉了。”

可欣听到这,心理不能不感动,知道后缗说的没有错,如果为了一个平庸的生命得到保护,后缗犯不上牺牲自己的青春,受尽生活疾苦,用脱胎换骨的方式来度过劫难,这种强大动力自然是来源于复仇的心愿,也只有拥有这种心愿,一个人娇滴滴的富家王妃,才会在炼狱般的生活里,熬过十几年的地狱般的锤炼,所以她当然不会允许自己的付出付诸东流。

“父亲理解女儿的凄苦,这个理由成立。”

“相活着的时候对女儿说过,他年轻的时候,之所以浑浑噩噩地空度生活,就是因为家庭环境太过于优越,受仲康影响,从小生活就习惯了饭来张口,水来伸手,衣食无忧,每天醒来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吃什么,是去哪里玩耍,根本就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因此当父亲死去,自己被寒浞立为大王,哪里懂得治国理政,官场倾轧,最后做傀儡是必然的。直到被大弈驱逐出京城,才明白多年的荒唐生活是一场大梦,因此当他准备从头做起,眼前只能是白茫茫地一片,因为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一无所知,最后为了实现梦想,恢复王室,吃尽了苦头,所以尽管改头换面,重新生活,效果却是事功倍半。如果他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就能够吃苦耐劳,胸有大志,也许复国的道路就不会这样地艰难。最后的结果父亲已经知道了,尽管夫君最后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但是已经晚了,最后还是死在了寒浞手里。女儿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在少康身上重演,少康也绝对不能走相的老路,因此养成吃苦耐劳,亲力亲为的行为,早早认识社会,懂得生活的艰辛是必须的。这样才容易培养成坚强的意志,如果苍天有眼,让他复国成功,因为知道百姓的需要,了解生活的疾苦,也许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大王。”

后面说到这已经泪流满面,刚才这段话勾起了她对相的思念,似乎在冥冥之中,相正在注视着她,告诫她,要把少康培养成合格的帝王之才,而不是凡夫俗子。

面对这样的苦口婆心,可欣心理感觉虽然难过,但是明白了后缗的良苦用心,知道她说的有道理。虽然在感情上不愿意她们母子继续受苦,但是理智在告诉自己,后缗的选择是正确的,因此最后只能叹口气对后缗说:“一切依从你,就按照你说的去做。”

可欣看见孩子后对于少康这个外孙子的喜欢和器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对比他自己的众多亲孙子后他发现,少康的早熟和过高的天赋,远远超过自己的孙子,丰富的识人阅历告诉他,这样的孩子是很有前途和发展的,因此可欣决定早早地让少康进入社会,独立地参与氏族治理是必须的,因此决定提前给予少康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让他充分地磨炼自己,才华早一日挥发出来。

天才成长的一般经历我们清楚,舞台的重要性是打头的,超过天赋的,没有合适的土壤,再好的种子也不容易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一点来说,少康是幸运的,他不但遇到了讲究亲情的外祖父,还遇到了慧眼识人的高人。因此回到驻地后可欣决定,划出一部分土地和人口,交给少康去独自管理,虽然少康还是个孩子,但是可欣特殊地相信少康的能力。后缗对于父亲的这个决定,自然是举起双手赞成的。她当然恨不能少康立刻长大**,拥有非凡的能力,早一点为家族报仇雪恨,建功立业。只是在如何培养少康**的途径上,她和父亲的方法截然不同。相比于父亲的溺爱,她的心肠很硬,从某种程度上说,她的身上似乎缺少母亲的温柔和慈爱。当然,这是严酷的经历造成的,她望子成龙的心情太为迫切。因此拒绝了父亲提出的,让少康自己选择土地和人口的要求,而是自己亲自走访了,属于有仍氏管理的土地和人口,最后在城郊偏僻的,一个叫做土口子的地方,给少康选择了一块土地,供少康做练习管理的试验场。

这个地方之所以叫做土口子,首先是土地足够大,但是大部分都是荒地,因为干涸的土地太多,不适合耕种,仅有的一条过路河流也是季节有水,因此人烟稀少,没有几个人愿意选择这里居住。土地的两面倒是不缺少山脉,可是大山上树木不多,野草稀少,就因为大山荒芜,不能保水,造成野草都不容易生长。野生植物同样缺少,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当然就没有能力养活动物和放牧牛羊,因此大山虽然不小,却是缺少生命存活的气息。治理这样一处地方,改变当地的环境是困难的,因为缺少治理环境的劳动力——人。

当然,少康是兴奋的,外公任命他为土口子地区的牧正,他就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可以独立的行使自己的权利,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是他渴望的。在小山村里隐居的时候,村子里人口太少,尽管他很快就成为了“孩子王,”但是听从自己指挥的人口少,而且性别单一,他的才华并没有能够被开发出来。现在外公给了自己这个权利,母亲后缗也放手让自己去做,终于可以自己给自己当家作主了。这样的机会,对于任何一个有想法的人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

不过在巡视完领地之后,少康暴热的激动就像涨潮退潮一样的,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他看见了,归属于他治理的这块土地虽然不小,还有绵延几十里的大山,可是土地多数是贫瘠的,严重缺水,植物生长吃力,偌大的山上,除了有限的松树之外,其余的树木种类,稀稀落落的,可以数过来,就是野草也是叶尖枯黄,山上偶尔可以看见田鼠,野鸡等小动物,只是看不见一只大一点的动物。现实说明,这里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屯子里居住的人口也是稀稀落落的,全部人口加一块不足五千人,能够参与重体力劳动的成年男人只有一千出头。靠这样少的人群去治理如此广大的土地,简直是痴人说梦。

如此一个环境,如果换做一般人,信心就会丧失,但是少康不会,因为他曾经居住的山村只有十几户人家,那一段艰苦而孤寂的生活,培养了他百折不挠的意志,因此他上任后决定改变这里的一切。少康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放下身段,虚心求教,虽然他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但是年龄小,严格地说,只是个孩子。少康明白自己这个弱点,明白要取信于人,必须拿出成年人的成熟。因此在短暂地接触民众之后,找到了屯子里最有影响力的几个老人,虚心地像他们求教治理山林河水和土地的方法。

在虚心求教的时候,少康表现出了孩子少有的成熟,没有高傲,没有自以为是,有的是虚心求教,是谦逊,提出的问题都是成年人才会想到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土口子地区有河却缺少水,为什么山上的树木野草稀少等问题,这让他找到的几个年逾古稀的当地农民感到新奇,因为这些问题是他们这个年龄才关注的问题,过去的管理者,并没有人关心过这类问题,因此在感到诧异的同时,当然要热心地告诉少康。庄稼的成长,丰收,有几样东西不可缺少。阳光,水和肥沃的土壤。不过老人们也感觉奇怪,不知道少康为什么关心这些问题。少康就告诉他们,作为土口子的新任管理者,来到这里之后发现了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这里并不缺少土地,也有山脉,为什么居住人口只有区区的五千多人。没有富足的人口,当地的经济如何发展,居民又如何富裕?

少康想到的问题,不是眼前这些老人能够回答和思索的,因为他们平时过日子,都是自扫门前雪,不会去管他人瓦上霜的,因此只能是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认为少康提出了一个个让他们无法解答的问题,随后就有人老实地回答,他们不曾想过这样复杂的事情。但是随后就告诉少康,他要想增加这里的人口数目,首先新来的人要能够活下去,而要想能够活下去,必须要有合适的土地种植,要有合适的山林能够狩猎,他们这里虽然不缺少土地,但是土地养分太薄,收成不好,只要遇到不好的年景,就会颗粒无收,至于狩猎就更难了。山上除了一些鸟类和山鸡类的动物,根本就没有大一点的野兽,这些有限的动物无法让狩猎者养家糊口。

少康就告诉他们,自己既然来这里做牧正,就要解决这里的问题,让大家都能够吃饱饭,有合适的土地耕种。听见少康这样说,老人们眼里溢出了希望的光芒,就有人告诉少康,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解决水源。而要解决水源,就不能让河道半年枯干,半年有水,应该在河的上游筑起大坝,拦截雨水,等到河道里蓄满了水,耕种的时候,需要水的时候,土地就不会干旱了,庄稼有了充足的水源,收入就可以得到保障了。还有一个老人告诉少康,这里的荒地很多,但是土地过于贫瘠,可以在冬春之际,大片的荒地可以进行燎荒,烧掉的草木就是最好的肥料,然后隔年一烧,时间长了,很多“生”地就会变成肥沃的土地了。当然,仅仅靠烧荒是不够的,还要大面积的种植树木,树木本身可以带来水土,抵挡风沙,有了丰厚的土壤,没有地种植的流民就会自动前来,经过若干年的积累,人口自然就会增加。

少康听了这些建议,非常兴奋,因为他对农事知道的不多,属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有了这样好的建议,就决心采用。作为管理者,能够听懂合理化建议只是事情成功的第一步,如何组织人力,正确地实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就这个问题像几位老人求教,几个老人共同建议,首先要筑坝,在荒地烧火,然后有条件地在荒山上种草、植树,因为大量地需要人力,而土口子地区人力严重不足,因此他们提出,去人口多的城镇招募劳动力,哪怕是用高价雇佣,当然,这需要很多钱,而钱的问题只能靠少康去解决。

少康并没有立刻就行动,因为他还无法对老人的建议作出正确地判断,尤其是如何筹集钱财,超出了他现有的能力,因此就回到家里和母亲商量,在少康的心理,母亲是最好的参谋。

“儿子,做这些事情的确超出了你的能力,但是母亲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选择的询问方向是正确的,这些老年人有经验,有阅历,经过的事情多,所以母亲同意他们的判断,首先要治水,哪怕困难再大,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水,庄稼就不可能有收成。”

“母亲说的当然有道理,只是治水筑坝,既缺少人,也缺少钱,儿子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母亲有什么办法。”少康说完叹了口气,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他心理不能不焦虑,因此回应母亲的话缺少勇气。

“做这种事情要打破常规,这不是上战场打仗,那是强壮男人们的事情,筑坝需要各种劳动力,力气大的可以做为主要劳动力,力气小的可以做辅助和危险性小的工作,按照这样的分配方式,妇女老人,甚至孩子都会有事情做。例如放火烧荒就可以交给老人孩子去做,有老人照看,孩子们也能够做的很好,如此一来,就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至于钱财不足,母亲可以找外公求援,外公看见你在做正经事,会全力帮助你的。”后缗面目安详地说,后缗这些年独自经历了太多困难,因此养成了面对困难不低头的本事,这在过去来说是不可能的,生活的确可以改变人啊!让愚笨的人变得聪明起来。

少康因为经验缺少,年龄太小,后缗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不可能想到,但是人如果聪明,对事情的基本判断能力还是有的,因此当他听完后缗的建议,立刻明白,最大的困扰缺少劳动力的问题,因为全民动员是可以解决的,就高兴地说:“母亲的办法非常好,我立刻颁布诏令,让土口子的居民全部出动,利用冬天,河水枯干的季节,把大坝修筑起来,把燎荒的事情做好,到了明年春天,河水暴涨的时候,就可以拦截流水了。”

“孩子,你说的不错,但是娘还有一个建议,要出告示,号召在域外流浪的居民来土口子定居,给他们土地,农具和种子由朝廷出资供给,这样或许会有人愿意来这里生活。”后缗说完看着少康,她原来并没有意识到人口缺少是致命的事情,现在因为筑坝缺少人口,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时之间就想到了这个办法,不知道少康是不是愿意,所以说完看着少康说停止了说话。

“好的,孩儿立刻照办。”少康当时就答应了,只要对于扩充土口子地区人口有益的建议,他会一律接受的,因为少康的心思比较深远,他明白,最终自己要在领地里建立自己的武装,没有人是不行的。“可以告诉后来的居民,只要他们肯去种植荒地,三年之内不用交租子。”

“好,让利可以可以获取民心。”后缗表示同意地说。

1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