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网帮助添加收藏

手机版

铁血读书>军事科幻>红侠>前因后果(3)
背景颜色:
绿
字体大小: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前因后果(3)

小说:红侠 作者:situhan 更新时间:2024/5/9 9:45:53

让杜老仲不心甘的是,到老,没有个传人。自己本来在老家是有家室的,可惜,宣统元年,老伴带着孩子准备北上与杜老仲团聚,到汉口坐火车,结果,赶上汉口闹核瘟(鼠疫),最后,一家人无一幸免。自此,杜老仲的性格也变了。

说起来,杜家也算是医道传家,可最后却都在核瘟中没了,杜老仲觉得实在太荒唐了,觉得自己无能。于是,成天闷闷的。满清**,他算是第一批离开太医院的。在永年县一呆就是七八年了,老天开眼,让杜老仲碰到了杨秀才,收了一个不错的弟子,杜老仲算是知足了。

杨秀才有文化,原本就有基础,比那些小孩子教起来容易多了。最起码不用从汤头歌背起,对一些药材也有认识。三个月后,杜老仲除了给徒弟将医学外,还把修炼的内功心法传给了杨秀才。因为杨秀才的身子太弱了。

杨秀才小时候就是因为孱弱才弃武学文的,现在习练内功倒不是要回过头去学武,而是为了让身体能强壮点,为了把杜老仲这一脉的东西传下去。

娶了媳妇,有了儿子,送走了老娘送走了师父,杨秀才也没有啥奢望,就打算好好的过日子。可那个世道太乱了,直系和奉系成天在那里闹腾,祸害的都是这直隶地点的百姓。杨秀才现在看得最多的是外伤。

民国十三年,直奉又打起来了,战火虽然没有烧到永年县,可是难民和溃兵下来不少,小小的永年县乱了,一群伤兵冲进仲记药铺,媳妇连惊带吓的,走了。药铺也让溃兵给毁了。

秀才郎中觉得在永年是待不下去了,背上儿子开始了外出巡游,他打算向南走,他按照师父说的,当起了铃医,本意是去南边寻找自己那个嫁到南边的姐姐。

姐夫去年曾托人给这边带来一封信,报了平安,说俩儿子都进了洋学堂,目前一家在遂昌县城定居了,姐夫也不再出来干行商了。

杨秀才变成了郎中,与师父不一样的是,他还带着一个孩子。

与父亲不一样,国言打小底子就好,属于那种吃嘛嘛香,浑身都是力气的人。别看才三岁,小腿迈起来,走的并不慢,还时不时跑到路边摘朵野花,抓个蚂蚱啥的。反正郎中一天也走不了多远,最多十来里,肯定就能碰上一些寻医求药的,虽然也是吃百家饭,可却不是乞丐。

难道这秀才连坐火车的钱都没有吗?有,兜里还是有几块银洋的,可他秉承师父的教诲,铃医要脚踏实地的去走,只有这样才能接触更多的疑难杂症,才能长学问,长本事。

孩子为什么不留在老家?老家没人了,他们这一脉就剩父子俩了,郎中心里放不下,反正孩子健壮,跟着慢慢走,走不动自己就背着,再不行,顾个独轮车。

国言三岁就开始识字了,没有书,就拿一些药材名字教,秀才,给自己儿子启蒙不是问题。看着儿子的根骨不错,郎中也把习练内功的口诀教给儿子,儿子不懂,可照着爹爹说的每天晚上都练,练着练着就呼呼大睡了。

郎中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次游历竟然再也没法回老家了。他学的四书五经,没有地理,往南走,知道能到河南,可到了河南再怎么走?没有地图,问路?十个人能告诉你十个答案,就是大车店里的伙计也未必说的清楚。要不,古人出远门一走就是几年呢。

到了湖广界面,父子俩足足走了三年,一路上也没少给人瞧病,手艺是越来越精湛了。现在,只要到了一个县城,那就得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因为,人还没到,名声怕是已经传过来了,背地里都叫他“神医”。

国言现在已经比父亲的腰还高了,也不知道是跟谁学的,或许是无师自通,在河边的沙地上能一口气翻十几个跟斗,还能在空中打旋,不少江湖耍把式的想要啦郎中入伙,可郎中都是笑笑摇头。

“玩玩可以,真拿那手艺混饭吃不行。”秀才郎中给儿子划了红线。

这国言,还真是有灵性,晚上练内功,白天满世界的找耍把式的去看,至于学文……能认识老爹教的字不就行了吗。

父子俩从鸡公山进入了湖广,郎中对儿子说,“得去拜祭你师公家。”

那时的教育就是“天地君亲师”,人们信仰的也是“仁义礼智信”,社会很单纯,人与人之间,没有那么多坑蒙拐骗,一切都似乎是应该的。

儿子喜欢习武,不爱学文,郎中也是无奈。从背筐里拿出二本书,一本是《黄帝内经》一本是《太极经论》。

“你现在也识字了,这两本书给你,都是你师爷传给我的,我是看不懂,你自己琢磨吧,琢磨不透没关系,两本书不可失传!你师爷是这样跟我说的!”

国言眨巴着大眼睛,想了想接过两本书。

书不厚,不过百十页,第一本都是写的……跟老爹每天对病人的之乎者也差不多,可第二本上却是有图画,国言对第二本书的兴趣大很多。

其实,郎中自己对第二本书是不甚了了的,那不过是师父传给他的,而第一本,他都背下来了,至于儿子能学多少,他早就看淡了,一切凭缘分。

“不认识的字来问我,这样你也可以多认识不少字。咱们过了这座山就到你师爷的家乡了,无论如何,咱们得去你师爷家的祠堂拜祭一下。”郎中说。

“要是在师爷的家乡住上一些日子就好了。”国言小声说道。

“一切看缘分了。师爷家里也没有亲人了,咱们去了,未必就能混得上吃喝。”郎中看着南边的天际,“那里可是出名医的地方啊,你爹爹我的手艺到那里未必就能行,走一步算一步吧。”

国言似懂非懂的眨巴着眼睛,他不知道自己的爹爹最终要去哪里。

过了鸡公山,就进入了湖广,父子俩还是沿途当铃医,又走了三个多月,眼看就到了年根上了,他们终于进入了蕲州地界。

蕲州,在长江边上。这里已经破败不堪,虽然还算是一个规模不小的码头,可是行政级别已经从州府降格为县治了。此时,这里叫蕲春县。

杜老仲虽然也是这里人,可他承继的医道却不是李东壁的正宗。在蕲春,已经找不到李东壁的后人了。据说,明末时张献忠曾经对蕲州**,从那以后,李东壁的香火在蕲州就没有了。

此时的蕲州百业凋零,连路上的行人都不多,根本看不到一个县城的摸样。没有人,铃医自然也就没有生存的可能,郎中寻找了几天,也找不到杜姓的宗祠,显然,杜姓在当地怕也是外来的。

蕲州多难,太平军起事的时候,在沿江一代荼毒十几年,这里许多人都是从外地迁来的,杜姓估计也是。

寻觅无果,郎中只好带着儿子找了个小木船往下江走,到了湖口才踏上了江南的土地,没想到,到了这里后,却是盘桓了许久。

原来,过了湖口就进入了鄱阳湖地界,而这里,流行着血吸虫病。那时,人们对血吸虫病根本不了解,许多病人从一开始的发烧,到后来的腹胀,最后形成大肚子病。而且,患者几乎到处都有,越是穷人家,患者越多。

郎中看到患者如此之多,自己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按照症状开出清热解毒汤等仪医表的方剂,如果不是父子俩都不会水,怕是也要被感染。

郎中见不得这种人间炼狱,带着儿子穿过浮梁县进入了浙江,听说,离遂昌县已经不远了。

说是不远了,可这里都是山区,郎中这一路又走了三年多,说话,已经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了。老蒋跟阎锡山冯玉祥的中原大战也打完了,正集中兵力到江西这边来围剿呢。要不,郎中也不会慌忙火急的带着儿子离开江西。

国言已经十三岁了,成了一个跟自己父亲差不多高的半大小子了。

现在,父子俩出门,都是国言背着药箱,郎中身上卸扎一个包袱即可,就连摇铃铛都是国言的事情。

山区,走上几十里见不到一户人家,可碰到一个村子,郎中起码就要住上十天半个月,那年月,能到山里的铃医太少了,山里人病了,得请人把竹床倒过来,然后把患者抬到附近的镇子上,只有镇子上才有看病的郎中。所以,郎中来了,村民是不会轻易放过的,还会传到附近的村寨里,郎中就是想走都难。

《黄帝内经》国言学了囫囵,而那套《太极经论》却是让国言学了个七七八八,加上习练内功心法这么多年,有些关节几乎就是无师自通。

在路上,也没啥人打劫这父子俩,铃医,任何劫匪都没兴趣,倒是郎中给一个山匪正骨,把断了腿给接上了,换来人家护送了20里。

可这一路上却有不少小动物让国言练手,偶尔碰上野狼啥的,也被国言一顿棍棒给收拾下来,弄的父子俩经常提着野鸡或者野兔找地方打尖。

眼见着儿子的身手越来越厉害,郎中又不得不想法子教育儿子,怕儿子走上歧途,可是咋教育?思来想去,就给儿子讲起了《水浒传》的故事。一开始,儿子还听的津津有味,可到后来,发现自己讲的时候,儿子还不断的给补充和纠正,再一细问,儿子在过一个县城的时候,在地摊上花了二毫小银元买了一本书,人家早就把书都看完了……然后又找个地摊一毫子把书给卖了。

秀才知道,自己这医术怕是很难传给儿子了,好在,他对世事早就看淡了,尤其是去了一趟蕲春,他的心就更没有了盼头。儿子将来只要不学坏,那就由他吧。他现在只想找到姐姐,然后在姐姐那里开个药铺坐馆行医就行了。

到了年底,父子俩总算是到遂昌县,沿途问下去,还真找到了姐夫家,可是,姐夫已经全家又迁到了处州府去了,说是为了孩子读书。

姐夫现在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乡绅,在遂昌县还有不少田呢,老宅里还有人看着。秀才报了名姓后,留守的管家不敢认,也不敢不认。好在,这里交通还算不错,立即派人去处州府报信。

秀才郎中也没有为难管家,到街上找了个旅社住下了。

处州府其实是这一带最大的城镇,现在叫丽水市。而在当时,老蒋已经取消了州府的叫法,改叫行政督查区,一会是第九,一会第六的,乱的很,可老百姓还是叫处州府,直到解放后,这里才正式叫丽水。

三天后,姐夫和姐姐回来了,一路上舟车转换,相比起直隶的大平原,的确是难度不小。

“姐姐……”看到姐姐,秀才泪流满面。

“弟弟……”姐姐也是唏嘘的可以。

此时的姐姐已经年近五旬,姐夫都快五十有六了。

“国言,过来,见过你大姑!”郎中擦干眼泪,“给姑父和姑姑磕头!”

已经快十四的国言赶紧跑过来给姑父姑姑磕头,那头磕的咚咚响。

姐姐姐夫回来,父子俩也从旅社里搬了出来,弟弟向姐姐述说了老家的事情,姐姐也是无奈,姐夫倒是不错,小舅子来了,很高兴,也很上心。

对没见过的大侄子,姐夫认为应该去上学读书,先到县里的小学去上学。

0
QQ客服 书友交流 在线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