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颜色:
- √白√灰√蓝√黄√红√绿
- 字体大小:小中大
- ← →实现上下章节查看,鼠标右键激活快捷菜单
第十章 局势突变(1)小说:红侠 作者:situhan 更新时间:2024/6/24 10:22:40 不一会,暖锅上来,醋鱼也上来,冬天没有青菜,只有冬笋,暖锅是鸡汤底子,面上漂着咸鸭片,还有金华火腿,干黄花,木耳,香菇…… 两人开吃,边吃边聊,这就算是认识了,聊天说话的内容很是投缘。 民国时期的教育是没有**材的,但传统文化教育却没有丢弃,比如国文里就有许多四书五经的内容,也有诸多的唐诗宋词。说起这些来,国言当然不逞多让,他可是从五六岁开始就背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的,到了八九岁,就跟着老爹背诵唐诗宋词,还是那种得到老爹解释的背诵,要不,国言的那种天然的爱国情怀是从哪里来的? 两人讲起诗词里的典故和出处时,徐瑛明显就跟不上了,毕竟跟普通人学和跟秀才学,这相差可就大了。 后世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在科考时代,想要获取功名更是难上加难,读书人要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十数场考试,考中者方为秀才,后世做过粗略统计,文风较盛的地区中秀才的比率不过3—4%,文风较差的地区能够中秀才的不过2%,而后面还有乡试、会试、殿试,能够中举的不足1%,最后中进士的只有千分之零点几, 废除科举后,许多当官的找文案,能找到秀才的就不得了啦,晚清著名的海派画家吴昌硕,名气那么大,头衔那么多,可论起功名来,不过是一个秀才。 国言就是得益于有一个秀才老爹,所以,他的国文底子是很扎实的。而汉人文字是表意文字,格外有特点,只要国文好,就可以自学其它学科,这个特点是其它文字无法企及的。正因为如此,国言在遂昌上小学时,只用了半年就辍学了,不是上不起,而是学的太快了,就那点简单的算术、地理、历史等知识,他几乎就是过目就懂了。 两人在馆子里吃了两个时辰,这才结账回家,国言也是讲究,占了人家的位置时间太长,多给了一块钱,弄的老板是千恩万谢的。 第三天,国言跟着徐家一起坐船去省城,然后在那里再转坐火车。 到了省城,国言干脆让徐家住到姑父家。看着姑父家的排场,徐母惊呆了。万没有想到,国言的姑父居然是一个大大的富户人家。 “这还是国言帮忙才维持下来的,没有国言,这宅子现在怕已经是别人的了。他家的医馆咱们没去看,想必也是很厉害的。我打听过,都说他阿爸是神医呢!”徐良才小声对母亲说,话里话外的意思还是称赞国言。 时间比较赶,国言要回武汉去上学,俩小的也要上学,徐良才还要赶回税务团去,所以,在省城只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坐火车去南京。 临走前,姑姑塞给国言一千法币,“拿着,穷家富路,到了外面一个人,只要能花钱消灾的就花钱,要是你爹不给,你给姑姑发电报,姑姑给你寄钱。” “大姑,我花不了多少钱的,您还是留着给大表格娶媳妇吧!” “那个不用你管,姑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孩子,可这是姑姑的体己钱,拿着!在学校过日子别太节省了,咱们家现在不缺钱,你姑父一回来又收了好几万定金,今年的生意都排满了,没见现在都不着家了……” 见姑姑坚持,国言也就收下了,心想,这钱可以给徐瑛,省的他们一家在南京的生活拮据。去找学校,找房子,哪一样都得花钱。 从杭州到南京还是很快的,当天下午就到了。徐良才的军校同学在车站出口接他们,房子也给租好了,学校也联系好了,过了十五就可以去上学了。 徐良才那边的事情国言没有去参合,到了南京就去买了去汉口的船票,还是当天晚上的,徐瑛恋恋不舍的送到了码头。 “言哥,你一定要给我写信啊!要不,我会难过的。”说着,把一个纸条塞到了国言的学生装口袋里,“这是我们家的地址,你千万可别丢了。” 看着小巧依人的徐瑛,国言也是情窦初开,觉得很好,很是舒爽。其实,在那个时代,两人都到了婚嫁的年纪,在传统文化里,女子二八年华就成熟了,就要婚嫁了。许多外出当兵的,家里都会在出征前给他娶个媳妇,那个含义其实很悲壮的,意思就是出去打仗就没指望活着回来,要在家里留个种。解放后许多老革命会有老家的年轻人找上门来叫爹,大多都是这样来的。 二天后,国言到了汉口。学校还没有开课,去了也没用,干脆找个小店住下,在汉口的热闹地方溜达,有时还去一些书店看书。 后世都知道1937年是个很特殊的年份,可在七七事变之前,国内的时局还是很诡异的。在政治层面上,各党各派都在呼吁联合统一抗战,都在开会,都在起草新的章程,可是实际行动却是没有。西安事变,虽然让老蒋停止了内战,可在备战上却毫无建树,还在跟其他党派扯皮。后世研究,如果在这半年里,老蒋能够积极备战,妥善处理红军改编的事宜,积极调整淞沪防线,后来的开战就不会那样被日军打得**,也不会阵亡那么多国军士兵。 上面在扯皮,普通民众还以为战争一时半会打不起来。在汉口,国言看到的就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这让国言感到很是困惑。 让国言最难受的是,找不到党组织,他甚至都想徒步去陕北了。可没有组织的派遣,去了又能如何?他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谁信?三大主力红军最后都到了陕北,有的用了一年,有的用了两年,可是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人,却是在敌后整整三年,真正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时间是1938年,想想看,在没有**指示,没有权威领导,没有统一指挥的背景下,一些老革命硬是在十几个游击区里艰苦斗争了近四年,没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极智的战斗素质,能熬的下来吗? 开学后,国言还真的去省力农业专科学校读书了,这学校由于是整合来,整合去的,学生之间都像新生似的相互不认识,其实,他们本来也是新生,不过只上过一个学期就被整合了。 很快,国言就与一些学生混熟了,许多学生来自湖南,还有来自四川贵州的。当国言说自己来自浙江时,许多学生都有些不相信,问他为什么不去上海读书。国言的回答也很简单,“没钱!”就俩字,道尽一切理由。 还别说,在这农业专科学校里,国言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许多理工科的基础知识让国言打开了学习的大门,他学的很认真,很惬意。 可是,报纸上登载的一些消息也让国言的心里难受,尤其是他现在脱离了队伍,像断线的风筝在空中飘荡,心里感觉不踏实。报上传来了红军西路军的失败,说有万余人被西北的二马给消灭了。国言想不通,不是说全国停止内战了吗?怎么在西北的马家军还要打?他为牺牲的同志感到悲伤,难过。 王民生把国言派出来是有着多种打算的。让国言抓住机会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国言在外面的大城市成为山上的眼线。国言可以通过写家信把在山外的情况向山上做报告,这点,在国言临走的时候才告诉他,他的父亲早就在党了。问到后妈的时候,王民生也点点头。闹了半天,一家都在党。 他很清楚像国言这样的同志,革命意志是坚定的,不担心会发生变节或者投降的事情。老杨家父子想要过自己的好日子,压根就不需要上山参加游击队,守在山下就可以了。杨家父子参加革命是有着最朴素的民族基础的,他们在十年铃医生涯中早就看透了当前社会的弊端,更是恨透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作为个体,他们是无力的,可有了组织,他们就觉得有希望,有盼头。 西路军的消息,国言没有汇报,他知道在遂昌,老爹是可以通过报纸获知的,自己没有必要去说这些。此时的武汉,平静的像石头还没有落下来的池塘。 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在民国时期,专科以上的学校暑假有70天,也就是在六月底就放假了。国言没有打算回家,来回的时间是足够了,可是不划算,还不如在武汉找点事情做。 在这个学期里,国言和徐瑛几乎每个礼拜都写信,徐瑛已经高中毕业,也顺利的考入金陵女子大学,从秋天开始,她就要去金陵女子大学读书了。两人在信中相互鼓励,述说着思念之情。徐瑛甚至建议国言暑假的时候到南京去。 国言当然不会去了,如果能去南京,那干嘛不直接回家?道理说不过去。 在这期间,徐良才也时不时写信给自己的这个未来小舅子,他在税务总团干的不错,年后接进来的新兵已经训练完毕,他在训练新兵的工作中干得很出色,获得了团长的嘉奖,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也到下面的部队里担任了一个连付,算是升了一级,军衔也变成中尉了。 让国言抱头无奈的是,老父亲的回信总是那几个字,“家中一切安好,勿念!”国言曾经拐着弯的申请回山,可老父亲的回信里一个字都没有提,这等于告诉他,山上的组织没有批准他的要求。 暑假想找事情干,在武昌是不行的,得到商贸繁荣的汉口。国言在汉口的汉正街的一家米行里找到了一份临时抽查的活计,就是对从汉江船运过来的稻谷和其它粮食做抽查鉴定,避免一些发霉坏了的粮食混进来。 每天给三毛钱,提供一日中晚膳食。睡觉的地方不提供,提供了也不会要。在夏季,整个汉口满大街睡得都是人,一张席子就解决问题。下雨?在炎热的夏季,武汉这个火炉难得见到下雨,不到立秋是见不到雨水的。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歌舞升平的时候,小日本七月七号晚上在卢沟桥发动了进攻,揭开了中华民族最大的一次抵御外辱的战争。 八号早上,各家报纸就开始发号外,满大街的报童呼喊着,可是人们似乎都还没有紧张起来。同样在这一天,各党派纷纷发表全国通电,表明立场和态度。可是一开始,老蒋还想以“何梅协定”那样的方式去解决发生的战斗。当时的日本鬼子也用所谓的“事件不扩大,就地解决”的鬼话欺骗世界舆论,麻痹国府老蒋。 于是,在九号就出现了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1)双方立即停止射击;(2)日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国军队撤至右岸;(3)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可当中国军队撤走时,日军不仅不撤,还增加了军队。 十一日,老蒋的代表继续跟日军谈,又达成了一个协议,(1)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日军表示道歉,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2)取缔**、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的抗日活动;(3)永定河以东不驻中国军队。 也就是在这一天,协议的墨迹未干,当天下午,日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城内居民伤亡颇多,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长辛店、廊坊、杨村等处。还从关外调集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参与进攻。 至此,日军的行动彻底打碎了老蒋寄希望继续拖的幻想。十天后,老蒋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对日作战,由此,对日抗战正式拉开帷幕。 此时的国言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呆在汉口了,他要赶回山里去向组织报告外面发生的情况。国言不知道的是,就在一个月后,淞沪会战爆发了。 2
|